-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第11届上海双年展首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6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首次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冯原、上海双年展总负责人项苙苹、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策展团队的刘畑、陈韵出席,共公布了本次双年展15名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51人”“外策展平台”“终端站”“理论剧院”的部分内容。
第11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主题:何不再问?:问题就像穴位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何不再问?”既提出了一个问题,又发出了一个号召。在此,答案不是最终结果。本届双年展希望激发一片问题的森林和风暴般强烈的渴望。我们迎接未知,而不是畏惧它。
问题就像穴位,是身体经络上的关键点,对于健康与疾病、快乐与痛苦至关重要。在双年展中把问题放在首位,就如同在当代艺术的肌体上按摩穴位。三个清晰的、概念上的“穴位”成为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策展工作的支柱——正辩、反辩和故事。从这三个穴位着手,会引出一个开放的、生机勃勃、令人好奇的世界。
依凡娜∙弗兰克,《闭上双眼去看》,2011
4位终端站艺术家:连接与放大之点
“终端站”是本届双年展的关键特色,也是策展人识别艺术家的独特方法,通过它,策展人识别出艺术家独有的特质,那就是:在当代艺术的世界中,能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去促成对话、去激发想象并为其引航。首次公布的4位终端站艺术家为:依凡娜∙弗兰克(德国)、瑞吉娜-侯赛·加灵多(危地马拉)、玛卓林·戴克曼(比利时)、牟森+MSG(中国)。
玛卓林·戴克曼,《月球空间站——移动轴心》,2015
11位重点艺术家:问题的化身
本届双年展艺术家们围绕着“终端站”展开,每个艺术家是问题的化身。首次公布的重点艺术家名单为:孙原和彭禹(中国)、李明维(中国台湾)、托马斯·萨拉切诺(阿根廷)、罗班·迈耶(瑞士)、乔治∙阿德阿格伯(贝宁)、杨振中(中国)、王海川(中国)、张怡(美国)、SUPERFLEX(丹麦)、默依纳克·比斯瓦(印度)、郑重宾(中国)。
李明维,《如实曲径》,2015 -至今
外策展平台:总体策展方案中隐藏的层次
“外策展平台”这一群体代表了本届双年展总体策展框架下的一些争论。它们是讨论、停顿、扩张和接力的时刻。它们来自Raqs媒体小组内部讨论,以及他们与他人的对话,这些人对世界的看法既有共鸣也有反辩。
理论剧院:将所有项目连接起来的是问题的能量
当理论开始工作,它开始歌唱。本届双年展把问题看作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理论剧院”是思想中大调、小调的美妙交响,是颇有重量的哲学内容与抑扬顿挫的剧院形式的完美结合。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会邀请往届PSA青年策展人计划获奖者、上海艺术工作者姚梦溪和策展组成员刘畑,发展出有趣的项目。
“51人”:上海这座城与上海双年展的对话
在五一劳动节这天,“51人”通过劳动报、上海双年展官网以及中国各个社交媒体发布招募计划,上海的市民们带着奇妙的故事、独特的经历和兴趣热烈回应着,而上海双年展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为它们注入深度和力量。
Raqs媒体小组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