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6月8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6月8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6月8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天津美术网讯 “看‘非遗’展,我们一家子都出动了。我奶奶78岁,看到毛猴展现的旧时代各种生活场景,回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儿。我儿子在传习馆的少儿传承展上流连忘返,这个端午节过得太有意义了!”市民李先生说。
昨天开幕的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恰逢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又是“端午节”假期第一天,很多市民全家出动来天津美术馆看展览。从美术馆一楼的精品展示馆,到二楼的生活馆,再到三楼的传习馆,到处人头攒动。
在一楼的精品馆,李先生一家首先被葛沽宝辇会深深吸引。金碧辉煌的宝辇,泥塑的宝辇巡游队伍显示出的大阵仗,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浓郁的民俗氛围。在巨大的宝辇两边陈列的“泥人张”作品个个栩栩如生。“爸爸,爸爸,这不是‘梦娃’嘛!”李先生的儿子高声说。果然,“泥人张”作品陈列中,打头的就是享誉全国的“梦娃”。虽然对于电视公益广告里的“3D梦娃”和街边广告上的“平面梦娃”早就已经很熟悉,但第一次看到立体的、活灵活现的泥塑“梦娃”,小朋友们都很兴奋。
传统弓箭制作展台前也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来自北京聚元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福喜,不停地为一批又一批观众展示传统弓箭的制作,讲授中式射箭的知识。杨老先生说:“这种清朝皇家御用兵工厂的产品,一把弓要耗时三四个月才能制作完成。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被很多喜欢弓箭的人收藏。”
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台,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等项目的展示,让前来交流和操作体验的人啧啧称赞,其中很多都是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慕名而来的。
此外,按照1比1的尺寸,用景泰蓝工艺制作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制作的云龙戏珠台灯,古琴大师王鹏制作的古琴,都让李先生一家大开眼界。“这次展览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记者 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