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双城记——京港艺术家作品联展”开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6月25日,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双城记——京港艺术家作品联展”在798艺术区的桥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由香港艺术家杨素珊担任策展人,展出了京港两地共十二位艺术家的油画、水墨、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香港参展艺术家包括:杨素珊、李展辉、陈少琪、邓钜荣、陈竹君,北京参展艺术家包括:尼跃红、李孟军、金宇、班学俭、潘擎、王静、申树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楚国清先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参展艺术家尼跃红先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姜闽虹女士,香港艺术家、本次展览策展人杨素珊女士等领导嘉宾,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出席了开幕仪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楚国清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开幕式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楚国清先生首先致欢迎辞,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艺术学科建制的发展,以及主办本次京港艺术交流展的重要意义;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参展艺术家尼跃红先生代表参展艺术家致辞,尼跃红教授在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也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老师,他也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讲述了北京与香港文化艺术环境虽然不同,但就共同的艺术题材恰好可以碰撞出更深的话题与意义;最后展览策展人杨素珊女士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策划意图、展览的意义,以及希望将这个展览活动继续延续下去,让这种交流成为常态。
本次展览策展人杨素珊女士接受艺术中国记者的采访
在展览现场,艺术中国记者舒舒采访了展览策展人杨素珊女士,杨老师讲到:“本次展览其实已经商议筹备了几个月了,艺术家及参展作品也一直在调整,最后呈现给大家这十二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在我们策划理念里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北京与香港,两个截然不同卻又十分相似的城市。历史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孕育了两地各异的文化与风格,从艺术这面“镜子”中,则可以窥探到一二;北京的艺术家视野比较开阔,胆子都比较大,作品都比较大气;而香港的艺术家也比较时尚、前卫,两地的艺术家艺术表现的手法及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却有着共同的艺术情怀。这样的展览恰恰可以促进两地的艺术交流,互通有无,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我们也希望在香港寻找好的合作机构,在香港再次举办这样的交流展览,以及在其他地区,甚至是国外一届一届的举办下去,成为一个很好的艺术交流的平台。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参展艺术家尼跃红先生接受艺术中国记者的采访
现场观众在尼跃红作品前
在采访尼跃红老师时,尼老师也讲到,这个展览是一个难得的京港两地艺术家交流的机会,北京和香港的生活环境,包括受教育方式、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等都不一样,但是面对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生存思考的话题上,却有着共同的认知与敏锐度,角度不同却有相同的理想,这样就很容易有交流有碰撞,所以这次展览意义非凡。而且本次展览对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艺术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香港参展艺术家陪同楚国清书记观看展览
参展艺术家李孟军主任和申树斌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交流意义。在笔者看来,展览展示了北京与香港两地一批中青年优秀艺术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一批艺术作品,作品形式类型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和多样的艺术语言叙说着共同的话题;但这样的两地艺术交流展也超出了作品本身的展示与交流,它打通了京港两地文化艺术对话的一条通道,使得两地艺术家面对面的有一个文化艺术互通有无的机会。正如策展人杨素珊女士在前言中讲到:文化艺术是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艺术家抒发内心的情怀与感触的同时,或多或少都融入了对整个社会的见解。无论是北京或是香港,人们的步伐都紧贴着高速运转的社会。但高速换来的是什么?是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生活质素,但与此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更多负荷、高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笔者与不少艺术家朋友都希望唤起更多人对“心灵环保”的关注。其实,不仅仅是环境需要保护,我们人类的心灵亦需要保护,试着放慢脚步,或许你会看见更多。
希望藉由“双城记”京港艺术交流展,让观展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明白到艺术家们对生命的探索,对人生的追求,也能倾听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期盼,拥抱生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美术系主任、参展艺术家李孟军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参展艺术家申树斌接受艺术中国记者的采访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吴晗睿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