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陈履生先生以书为线索,进行工作与人生的分享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6月26日上午10:30,“陈履生新著七种发布会”在北京侨福芳草地摩纳哥会馆举行,能容纳120席的演讲厅座无虚席,获得邀请的嘉宾、记者纷纷赶来,聆听陈履生先生治学、求艺与人生的感悟。
陈履生先生介绍七种新著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以七本最新的著作——《陈履生美术史论集》、《陈履生艺术批评集》、《灯下艺语》、《视觉前言》、《随遇》、《陈履生画集》、《为无为——陈履生书法集》为线索,娓娓道来,向在场听众讲述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经历,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现场观众不时因感动与会心的幽默响起掌声,向一位勤勉而有担当,睿智而通达的文艺工作者表示尊敬,并在这次演讲中获益良多。
以《陈履生美术史论集》为题引,讲述自己走上艺术和研究的经历
对于本次新著的数字“七”,陈履生坦言——数字并不重要,只是机缘巧合,原本还有第八本书面世,但未能付梓,因此数字多少并不重要。陈履生先生在总结中说到:“几十年来,在治学与求艺上我从不懈怠。星云法师说‘人生三百年’,我将以此为目标,未来更多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陈履生先生谈中国的书法问题
新著发布会现场,观众静心听讲
陈履生新著七种封面
陈履生新著七种简介
《灯下艺语》
花城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32开,182页,定价28元。
收录了陈履生42篇随笔散文。内容涉及陈履生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种种感悟,有人生经历、文人情怀、艺术生态、博物馆与美术馆的现状和思考、读书赏画,以及与名师大家的交游唱和等多个方面。《灯下艺语》是广州花城出版社“书蠹”系列丛书中的第十五本,丛书广约国内知名学者文人,内容涉及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自推出后深受读者喜爱,成为解读当代文人生活状态及所思所想的精神食粮。陈履生的《灯下艺语》用特别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娓娓道来,给观众呈现了独特的人文风景,有益于让人们理解和认识当下的美术界和文博界。
《视觉前沿——陈履生<文艺报>专栏文集》
作家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32开,222页,定价22元。
书中收录了陈履生2010年至2015年为《文艺报》的“视觉前沿”专栏撰写的美术时评文章。陈履生自1999年开始与《文艺报》合作,历经17年的时间,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当代艺术和文化的评论文章。《文艺报》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机关报,其读者群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整个文学艺术创作群体,其中的美术版面一直在非美术专业报刊中表现突出。2010年正是陈履生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履新之际,他的视野更加广阔,每月一期的专栏文章所论大到全国美展,小到手工艺的发展,叙事记人兼有,涉及到视觉艺术的方方面面,文章深入浅出针砭时事,成为连接美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要阵地,本书收录的这些美术评论文章,亦可成为研究时代美术发展热点的重要参考。
《陈履生画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8开本,400页,定价450元。
收录了337幅作品图,并附有“履迹”和“常用印章”。画集分“文人”“文心”“文采”“文思”四个部分,延续了2015年9月广州 “务本——陈履生画展”的脉络。此画集是陈履生多年来出版的画集中规模最大的,不但能全方位展现了“陈氏风格”独特的梅、竹、水仙、迎春、山水和国槐,也有可读性较强的陈履生先生自己文章和文化名人的评论文章;画集的另一亮点是第一次发表了陈履生70年代入大学前的石膏素描和水粉习作。《陈履生画集》以一贯“务本”之路上的孤行风景作品,显现作为当代文人的陈履生的文心、文采、文思,从而追梦其心中文人。画集由焦岩设计。
《为无为:陈履生书法集》
贵阳孔学堂书局2016年6月出版,16开本, 226页,191幅作品图,89元。
这是陈履生的第一本书法作品集,有其特别的意义。陈履生的书法得自童子功,为了能够为其家父照相馆写合影之纪念文字,从小苦练。近年努力的方向与展出的均以篆书为多,以不负其父的厚望。陈履生近年先后举办过两次书法展,从“思无穷”书法展到书法集“为无为”,都是因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他关于书法的独特的认知,也是对当代书法现状看法的表述。书法集中收录了陈履生部分绘画作品,通过题跋和画面的结构关系,来表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书画同源的独特的理解和阐述。书法集还收录了一批陶瓷书法作品,把水与火的两种艺术结合起来,表现出书法与瓷器结合的无穷妙处。书法集由焦岩设计。
《随遇》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16开本,定价99元。
由郭青精心设计,采用了欧维斯纸,是一种高品质环保微涂纸,亲和自然,层次表现细致丰富,特别是边缘打磨做毛边处理。该书为非常独特的两册套装,左右都可以翻阅,其中“想树画树”92页,“看树拍树”220页,是基于2015年9月“务本——陈履生画展”(广州系列展)中的“文思”部分展出的218幅国槐摄影和25幅水墨国槐合编而成,呈现的都是北京冬天里的国槐,表现的主题为“荣也由它,枯也由它”。与其说这是谱写了一首国槐交响曲,倒不如说是一个基于北京街道两侧的国槐所引发的对于环境、社会、人文和人生的综合考察。同时国槐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载体,它所体现的文人品格和梅兰竹菊一样,延伸了文人品格的时代精神。《随遇》既不是一本画集,也不是一本摄影集,而是一本关于国槐的文化思考集,是陈履生多年来在每天上班路上随遇的产物。
《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上、下)
2016年6月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636页,定价65元;下册592页,定价60元,合计1228页。
文集收录陈履生先生自2000年至2015年这16年间所写的271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16个类目。陈履生先生的艺术评论文章,秉承独立的精神和品格,不为社会、金钱所左右,就艺术评论自身的作用和发展问题以及艺术评论的伦理和导向等领域也发表了独特的看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陈履生先生为《美术报》和《文艺报》专栏所写的文章,因为另有专门的文集,并未收录在本书中,只有几篇因为内容的关联而收录其中,2000年以前的几篇比较重要的文章,也一并收录其中。品读这些艺术评论文章,既能从本书所记述的事件中感受到当代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也能从本书的观点评论中领悟到陈履生先生学术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陈履生美术史论集》
2016年6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572页,定价160元。
文集收录了历年来陈履生先生的史论研究专题文章。史论和评论是艺术评论家的两个重要课题,所不同的是,评论需要的是对时事的敏感以及专业的伦理和立场,史论需要的是严谨的考证治学,既有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掌握和理解,又要从历史和专业两个维度相互参照,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陈履生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美术史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温肇桐、刘汝灃、林树中先生,对于艺术史论的研究从历史观到方法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推动和发展。本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对陈履生先生历年来专业治学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对于有志从事艺术史论研究的学人亦是珍贵的资料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