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7月1日上午,“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来自萧山市新街镇第四小学的同学们将现场诵读傅山16字家训,展览还将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傅山的书写。
作为傅山在江南重镇的首次规模化亮相,本次展览诚意十足,精心设计的展厅雅致大气,内容策划独具匠心,通过五个部分将傅山的人生长卷与书法成就较好地分割与关联,并借此呈现傅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凡俗生活。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展厅入口
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教授研究清代碑学时,发现傅山是最能反映清初知识、学识、意识品位变革的人物。他的人生横跨明清,经历晚明开放时期的洗礼,又目睹满族入侵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巨大变革。“傅山非常敏感,他很及时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变化。”在白谦慎眼里,傅山极为奇特,“什么人都交往,还喜欢骂人,特别会引经据典地骂,骂得很有水平,骂得非常苛刻。”
如今,脾气极大,才气也大的傅山的作品安静地待在浙江美术馆三楼的7、8、9号展厅里,“这是浙江美术馆重新开馆后压得住阵脚的一个大展。”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浙江美术馆经过提升改造后整个形象将焕然一新,更加开放、更加通畅、更加美观、更加符合功能需求,真正和西湖湖山融为一体。首展选择傅山,分量很重。”身为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的斯舜威提及傅山时,满是崇敬之言,“我觉得傅山很不容易,不仅他的风骨和品格为人所敬重,而且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包罗万象,除了书画,理论、医学、武学等方面都造诣非凡。”
本次展览将展出66组件傅山之作,由50个卷轴、13本册页和3件手卷组成,不同形制、大小及类别的展品相映成趣,可谓傅山作品较全面的一次展览。连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教授也向雅昌艺术网记者表示:“这些(展品)很多我都没有见过。”其中,13本册页特别值得注意,内容庞杂又面貌多样的它们或许可以成为了解傅山最真实的入口。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9号展厅内景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展品细节
五条线索助力理解傅山
为了呈现不一样的傅山,浙江美术馆细心揣摩,将展览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法书正脉、篆隶入真、奇崛行草、文人画逸、三世造奥。展厅内,观众可以细细品味每个部分的内涵意味。对此,浙江美术馆展览部黄松清向雅昌艺术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是“法书正脉”。傅山的书学“血统”十分正源,他从小临帖,有大量临帖之作存世,而他死前也跟学生说过他对传统阁帖的情怀。
第二部分是“篆隶入真”。这是他的一个主要主张,当时帖学陷入僵化泥泽,缺乏心性流露,傅山从源头寻找新的生命活力,主张以碑篆、隶书入帖,他也做了大量访碑、考证实践,有很多草、篆、隶、楷书结合的书作。那时碑学还没有大量兴起,因此在17世纪书法嬗变的过程中,傅山恰好成为源头之一。
第三部分是“奇崛行草”。草书是傅山最典型的样式面貌,他提出的“四宁四毋”是他在书法上真正的心性流露。
第四部分是“文人画逸”。这部分将展示13件绘画作品,其中有傅山的3件绘画,剩下的则是特地从册页中挑选出来的画作。傅山的画逸笔草草,很有文人画意。
最后一部分是“三世造奥”。通过傅山及其儿子傅眉、孙子傅莲苏的书画作品从子孙辈考证傅山。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傅山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人生样本,但傅山真正的艺术根源是什么?他治学的途径是何等摸样?”浙江美术馆学术部吴涧风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展览需要努力呈现的宽度:“傅山吸收的东西非常宽泛,如朱彝尊的隶书跟他有相和的地方,黄道周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倪元璐的画风与他非常接近,傅山名气最大可能是草书,但他的篆、隶及其他字体都有很深造诣,所以这个展览将力图通过整体架构、文本处理、释文整理等不同渠道综合展示一个更丰富更生动的傅山。”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8号展厅内景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7号展厅内景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展品细节
会“动”的册页
册页手稿,是中国书画最传统也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相对常规应酬之作,更见文人功底与性情。本次展出的13件册页在展示效果上将和大尺幅作品相映成趣,同时内容丰富而精到,每一件都值得细细品读。
常规册页展示时,往往只打开一页,观众只能看见冰山一角,但这次,浙江美术馆巧妙地将原本的展示局限变成了亮点,让它“动”了起来。“我们会定期翻动,一周翻动两次(每周二和周五)。”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他认为这体现了展览的多样性:“原先观众只能看到一本册页的两页,现在要看到更多的内容,就要多来几趟美术馆。”
这13本册页承载的信息量很大,除了书法本身的价值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傅山不仅书体杂、人生经历亦杂,这次,他70余年人生旅途中较重要的册页都来到了杭州,有心的观众通过仔细阅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如他早期的临帖册,以及生命最后时期悼念儿子的《哭子诗》等。
白谦慎特别重视这本《哭子诗》。傅山之妻很早就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叫傅眉,父子相依为命。傅眉才华非常高,但是在1684年去世。傅眉去世之后,傅山极为悲痛,写下这组诗,“非常感人,傅山哭他的诗,哭他的字,哭他的人,哭他的书,哭他怎么样养自己。可以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境。”白谦慎说。
傅山是性情中人,书法面貌十分多元,不同事件及情绪而引发的书法抒怀也只有在册页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展现。对此,余良峰也表示:“相对应酬之作,傅山的条屏和册页更加灵动与鲜活。他的作品面貌差异度很大,稿本有更情绪化的呈现,也更可贵。”
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教授进行媒体导览
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教授认真导览
《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
此十二屏是傅山为祝友人王锡予六十寿辰时所书,墨迹绫本,毎幅皆高两米,通宽在六米开外,堪称傅山草书中巅峰之作。作品曾为李宗仁所藏,后转赠周恩来,今存于山西博物院。全篇墨色如新,草书间以行书,近似王觉斯,远追米襄阳、颜鲁公意,偶参篆法。文中有“即兴漫书,得四十韵”语,可知为傅山即时遣兴之作,故而犹显性情。毫芒间神采飞扬,气势宏大,笔势婉若游龙,缠绵而酣畅。跌宕处有鸾舞蛇惊之态,或展若蝉翼,或腾如崩云;敛束处则呈回旋太极之势,筋骨相抱,圆融一体。作者在吟咏间,染翰操觚,意于兴会,一派仙风道骨。
《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局部
《哭子诗》册
《哭子诗》册局部
傅山“下”江南
傅山是山西人,他的作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次来到杭州,斯舜威认为是“南北馆际之间交流迈出的一大步。”这次的合作也可谓机缘巧合。2014年,广东省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艺行无疆——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吸引了山西博物馆的注意,他们十分希望将“吴冠中”引进山西,于是2016年初,浙江美术馆与山西博物院联手举办“文心画眼——吴冠中书画精品展”,因为对浙江美术馆硬件设施和策展能力的高度认可,加之山西博物院也希望在浙江这个书画重镇展示与推广傅山,双方便有了再次的强强联手,即“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我们很感动,他们拿出了66组件傅山作品,可以说是倾囊而出,一些重量级藏品如《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更是首次离馆展出。”
余良峰则很直接地向雅昌艺术网记者点明了本次展览的触发源头:江浙一带的观众看到傅山原作的机会非常少,之前从来没有如此大体量的傅山作品集中展示。“有媒体问我,为什么要策划傅山展?我问他,你看过傅山的真迹吗?他说没有,我说这就是最直接的原因。”傅山与江浙地区也有关联,碑学上溯就会追到傅山,“虽然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在碑帖方面的成就会在清中后期在江浙地区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这个展览有更深层次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感受碑学和帖学的关联与差异,潜移默化地感受如傅山般大家后期的狂草是如何‘练成’的。”用展览本身叙事而非直接说教,余良峰对此有独到的思虑。
部分展品
草书临王羲之《诸从帖》轴
草书杜甫《赤霄行》诗句轴
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诗轴
这幅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诗轴,通篇一气呵成,墨酣意足,无半点松懈。笔势一泻千里,用笔灵活,盘纾缭绕,萦回曲折,线条流美,稳中有险,拙中寓巧。字体起伏多变,字与字之间疏密得宜,此呼彼应。傅山将他的真情诉诸于笔端,追求人格的自由和艺术的解放,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
这幅傅山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读宋南渡后诸史传,真所谓箭头不快,努折箭竿。细绎李伯纪,何其不似南人用心也!鞠恭(躬)尽瘁,武侯后仅见。山。己酉寒日偶书。”书于六十三岁,用笔沉着且飞动,笔力苍劲,行笔收放自如,顿挫起伏,转折映带尤见功力。书法荡逸神驰,豪放不羁,极富节奏感和震撼力,傅山对于南宋朝廷不思进取的失望和对抗金主将李伯纪(李纲)的赞赏不禁跃然纸上。也许,这里更多的寄托的是傅山对亡明的深深失望与无奈。
草书《青羊庵》诗轴
草书“酒阵茶枪次第陈”诗轴
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
此帖草书为傅山临本。比较王羲之的《伏想清和帖》,极为不同。王羲之的作品是典型的小草,许多字并不相连。傅山的临作中,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且有许多萦带。另外,王羲之的笔画与结字严谨,带有令人赞叹的精巧与优雅。傅山的这幅临本,字间的空隙更为狭窄,笔画连绵不断,使作品几乎成为典型的“一笔书”。 用笔狂放,笔法上亦不受拘束而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整幅作品坚苍浑穆,潇洒奇逸,将明末之连绵狂草推向一个高峰。
草书“春日华飞满四邻”诗轴
草书《虹巢》诗轴
草书“柳外明河河外烟”诗轴
草书临王献之《安和帖》轴
草书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诗句轴
草书刘眘虚《江南曲》诗轴
草书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十四诗轴
傅山的世界
傅山出入儒道释,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并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和文学艺术等广泛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为后世推崇,堪称中国十七世纪思想文化界“百科全书式”的“奇人”。
晚明清初是一个充满异质性的多彩世界:城市文化崛起,商业繁荣,西方文化传入,改朝换代,天崩地坼。一幕幕新奇炫目的社会场景,道德樊篱的崩溃与混乱,促使知识分子做出了不同抉择:要么奋力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黄道周、倪元璐等;或者忍辱负重活下来,但依然不屈服,如陈洪绶和傅山,但他们活的很沉重;还有些人则依然在清朝做官,如王铎、钱谦益等。
也就在此时,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处境,当然也包括其载体——书法。帖学渐被置疑,流利研媚的书风遂为人所不耻。古朴淳厚的篆书和隶书转而赢得士人青睐,长期被人遗忘的汉魏石碑和上古的金石铭文则逐渐成为了替代性的书法资源。在白谦慎看来,傅山正是这一书法思想和审美价值突变的转捩点。
傅山世界的巨变,正是王朝更迭,社会文化风尚迁移和学术思想转向的典型案例。傅山世界描绘的,正是这个更大的文化世界的嬗变。这是独特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政治情境遇合的结果,只有深入到具体的案例中才能领略一二。
“从傅山身上,可以看到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诸多面貌,所以本次展览虽然展出的是傅山,但又不仅仅是傅山,而是明末清初一代文人士大夫的艺术精神。”斯舜威觉得举办傅山展的意义就在此,“傅山是一个恨好的切入点,这些个案有很大的共性,因此,浙江美术馆在策展初期就思考过,是否可以由点及面,做一些延伸性的努力。” (记者 邹萍)
草书上官昭容《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之三诗轴
草书《不觉二首》之一诗轴
草书《樵斧》诗轴
草书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轴
草书《天龙山迳》诗轴
行草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轴
草书杜甫《绝句四首》之一诗轴
草书“破书余古香”诗轴
临王羲之明府帖轴
草书临柳公权《圣慈帖》轴
草书“圆相写鱼字”诗轴
草书“凭高瞰迥天怡心”诗轴
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轴
草书“摘得红梨叶”诗轴
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草书李贺《追和柳恽》诗句轴
草书“贺枫仲得孙”手卷
草书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二十三诗轴
行书韦应物《滁州西涧》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