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幕式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9月26日上午,“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来自20个国家的63位参展艺术家携手呈现了近100件展品,既有学术目标又有地缘关怀,参展艺术家中既有纤维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如希拉•习克斯、玛利亚•赖、田中秀穗,亦有当今艺坛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如修•洛克、金守子、陈界仁、奥斯卡•穆里洛与刘韡,还有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如张永和、陈浩如和纽曼/供使用,以及长期与织物纤维打交道的手艺人,如马惠荣、梁雪芳以及杭州第二棉纺厂的工人们。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盛兴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策展人代表刘潇
参展艺术家代表
开幕式由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主持
9月26日至28日将举行“织物式思考”论坛,此外,梁绍基“云上雲”个展将于9月27日开启,以个案研究形式展开对于纤维艺术家创作实践脉络的讨论,同时,三年展组委会还推出“天堂游”的纤维之旅,从展览、研究与走访角度全面走近纤维艺术。
话说纤维艺术(节选)
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纤维艺术是与人的关系最近、最贴身的艺术。有人将织物称为“第二层皮肤”。我们出门逛街,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试衣服。服装在不断地翻新,所谓“日日新”;我们想着让自己也不断尝新,此谓“苟日新”;却怎么也跟不上服装的新,正是“又日新”。我在一则明清女性消费资料中看到说:“明中叶的江南,大户人家是‘非羊裘不御寒,非绸绫不见客’。”“今者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锦、云缣、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其所制衣,长裙阔领,宽腰细摺,倏忽变易,号为时样,此所谓‘服妖’也。”“倏忽变易”的新奇流行式样,号称“时样”,今天叫“时尚”;奇装异服者,被指“服装的妖怪”。G20峰会在杭州举办时,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我院展出的新近出土的南宋莲花纹亮地纱袍如此精彩,却听说只是事主身上套的78层锦绣罗衣中的一层,闻之令人不禁咋舌。远古时候,所谓“上衣下裳”。上衣,绘事后素,彩绘而成;下裳,五彩相会,针绣而成。所谓“针”——金字旁的“针”,是由“箴”——竹字头的“箴”转用而来,在远古,针线之艺已然具有身份未来的涵义,“针”是一个极具肉身之感的字。
显然,这些都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纤维艺术。纤维艺术或称纤维艺术运动的形成,与西方城市建造有关,如何让钢铁混凝土变得具有温情,软雕塑促成了纤维艺术材料上和空间上的突破。纤维艺术的形成还与现代平民大众化的艺术思潮密切相关,它促成了现代消费的观念性反思,对织物的身份历史和都市生活展开的批判性思考,推动了纤维艺术观念上和思想上的突破。从最早的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的血腥历史,到瓦特革命、珍妮织机的诞生对于全球市场的推动,从俄罗斯彼得大帝剪胡更袍的民族革新运动,到今天遍布世界的西装正装的假说;从非洲“奶奶”的百衲床单,到曾经江南露香园女性的诗词与绣品的文化吊古;从第三世界国家的早期化的肉身记忆,到时至今日全球背景下纺织工业急速的转型迁徙,所带来的众多人间故事,纤维艺术的确建构了一个“我织我在”、无所不在的文化视野,依着这种不断延伸的视野和织物与人的深邃而日新的联系,纤维艺术一方面不断地形成艺术上的突破和超越,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回返织物与人、与人的身份历史和现状的根源联系。超越与回返,突破与根源,纤维艺术让我们生存中的众多无法定位的东西得以形象地显现,成为当代艺术最具活力的门类。与此同时,纤维艺术也成为今日纺织制造业的思想与创新的重要发动机。
策展人之一刘潇致辞(节选)
事实上,我们拥有无数的过去,这些过去来自我们不同的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追述、感受、交流、彼此敞开这些经验,正是依托在如纤维艺术实践者的内在传统上,这里关于织的创作与书写,是以“织”为核心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法。这是我们一直希望传递的“织物式的”、“如织那般的”艺术的工作。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去到浙江的丝绸产业中间,服装产业之间,走进竹编小镇安吉、诸暨的袜业小镇大唐、曾经杭州最大的纺织厂杭二棉,这些就在我们周围的编织着的地方,为展览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养分,生活的织,产业的织,历史的编织,未来的编织,都是我们共同织造“我织我在”这个柔软的现场的要素。
如果不是从中展开对过去的无限性的感知,那么,在越来越技术化生存的今天,未来的到来必定是无趣的、僵硬的,唯有在这样的经验交织中,我们才能在如命运般的历史的经线中,排开我们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纬线、以此展开欣赏。
在过去的一个月的展览中,我们看到了和体会到了纤维艺术展是一个大众的十分喜爱的专业展览,我相信,纤维艺术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专业和学院的柔软的精神品质和心灵空间。
国际研讨会
9月26日下午,印度著名学者萨拉•马哈拉吉的主题演讲“通过织物去思考”。马哈拉吉教授与织物相关的思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此次讲座将是他在亚洲国家第一次将织物话题放到展览相关的平台上来,也将是关于织造的一次翻译实验。主题演讲之后将由萨拉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副院长高士明进行对话。
9月27日的研讨会共分四场,上午为:“研究者的工作”,“博物馆专场:纤维艺术的收藏与研究”。下午为:“纤维艺术绘图之中国经验”,“对话:编织记忆/记忆的编织”。
9月28日上午部分嘉宾还将进行内部圆桌会议,就“纤维艺术的未来与发展”展开讨论和建议。
参展艺术家
阿什穆•阿卢瓦利亚(Ashim Ahluwalia)、法比奥•拉塔兹•安第诺瑞(Fabio Lattanzi Antinori)、山上建筑/陈浩如、维克托•阿斯留克(Victor Asliuk)、罗塞拉•比斯科蒂(Rossella Biscotti)、林•卡特(Lyn Carter)、张永和/非常建筑、陈界仁、程晓芳、席琳•康多里(Céline Condorelli)、爱丽丝•克莱肖尔(Alice Creischer)、大卫•柯鲁克&伊莎白•柯鲁克(David & Isabel Crook)、沃兹米尔兹•西根(Włodzimierz Cygan)、戈弗莱德•邓科(Godfried Donkor)、郭耀先、娥冷•鲁鲁安(安圣惠)、玛德琳娜•福赛拉&圣地亚哥•博加(Maddalena Forcella & Santiago Borja)、杰罗姆•高贝(Jérémy Gobé)、阿卡纳•汉德(Archana Hande)、皮特•海森(Petter Hellsing)、希拉•习克斯(Sheila Hicks)、何翔宇、胡晓媛、惠干源、詹尼斯•杰弗里斯(Janis Jefferies)、金守子、玛利亚•赖(Maria Lai)、李磊、梁雪芳&马惠荣、刘北立、刘佳婧、刘韡、修•洛克(Hew Locke)、克劳迪娅•罗西(Claudia Losi)、卢袁炯&周平、安贾尼•蒙泰罗和K.P.贾雅桑卡(Anjali Monteiro & K.P.Jayasankar)、奥斯卡•穆里洛(Oscar Murillo)、纽曼/供使用(Numen / For Use)、普拉巴卡• 帕克普特(Prabhakar Pachpute)、苏蒂尔•帕特沃丹(Sudhir Patwardhan)、阿德里那•珀尼德尔瓦(Adelina Popnedeleva)、汉斯•哈米德•拉斯姆森(Hans Hamid Rasmussen)、威廉•德•诺伊(Willem de Rooij)、茹小凡、沃伊切赫•塞德累(Wojciech Sadley)、伊斯米尼•萨马尼多&西蒙•巴克尔(Ismini Samanidou & Simon Barker)、玛格达•萨雅格(Magda Sayeg)、梁西贡(Leang Seckon)、沈烈毅、安德烈亚斯•席克曼(Andreas Siekmann)、铃木纯子(Junko Suzuki)、谭彬、田中秀穗(Hideho Tanaka)、利西亚•丹妮•特劳顿(Lycia Danielle Trouton)、海蒂•芙欧特(Heidi Voet)、王志鹏&傅冬霆、塔里•温伯格(Tali Weinberg)、欧托里斯小组(The Otolith Group)、佩•怀特(Pae White)、许江&袁柳军、曾晓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