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明清两代,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的瓷器有两种命运:经过严格的挑选,合格的送进紫禁城,落选品则砸为碎片。昨天,故宫举办明代成化御窑瓷器对比展。曾经被大锤砸碎的瓷器“废品”经过复原,时隔五六百年与故宫馆藏的相应展品再次聚首,对比展出。当天,“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在斋宫开幕。
共有183件套文物参展
成化御窑瓷器素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平整油光、装饰题材丰富、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故宫博物院专家介绍,成化瓷取得如此成就,与成化皇帝朱见深关系密切。这位明代第八位皇帝尽管在朝政方面无所建树,但在宫廷艺术方面,爱好书法、擅长丹青,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致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亦不免受到文人气息的熏陶,清新脱俗。
20世纪70年代,位于今景德镇市珠山的明代御窑遗址已零星出土过一些明代御窑瓷器残片。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明代御窑遗址进行过多次局部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出土的数以吨计的御窑瓷片标本成为研究明代御窑生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随着对出土瓷片标本的不断修复、展示和出版,人们发现其中有大量瓷器能与传世品相互印证,而且寄希望于能看到将传世品与出土物进行对比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御窑瓷器数量多、质量精,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传世与出土御窑瓷器对比展,可谓珠联璧合。举办这样的展览,也是让分离数百年的御窑瓷器再次聚首。
本次展览,故宫可谓奉上了馆藏成化瓷“家底”,对比展示的成化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鼓钉三足熏炉、青花寿石茶花图碗、斗彩海水天马图“天”字罐、斗彩婴戏图杯、斗彩折枝葡萄纹高足杯等均为成化御窑瓷器中难得一见的名品。
展览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为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瓷器,轻盈秀丽——五彩、斗彩瓷器,色彩缤纷——杂釉彩、素三彩瓷器,均匀纯正——颜色釉瓷器,影响深远——后仿成化御窑瓷器,共展出文物183件套。
龙爪画错致瓷盘被砸
五六百年前,到底什么样的瓷器会被大锤无情砸碎,什么样的瓷器能够进宫珍藏?记者在现场找到了答案。
展览中一只明成化青花龙凤盘,造型规整、釉质温润、青花发色纯正,本应纳入送进皇宫之列,却被一锤子砸成碎片。只因为内底所绘本应为五爪龙的一足被粗心的匠人画成了六爪,而外壁所绘龙纹的一足又少一爪,画成了四爪,不细心看不容易发现。“这说明当时为皇宫烧造瓷器的选择标准非常严格,遴选的官员也眼光犀利。”
一只碎片拼凑修复而成的斗彩折枝菊纹杯和故宫院藏完好无损的藏品看上去几乎一样。但仔细看,会发现当年被砸碎的杯子颜色不及故宫藏品鲜艳,红色发乌,因此惨遭淘汰。
这次展览,故宫博物院首次将珍藏的经过几代专家鉴定过的成化御窑瓷器悉数展出,共计67件套,为观众提供了一次较全面欣赏成化御窑瓷器标准器的珍贵机会,另外还展出9件具有代表性的后仿成化(或仿成化款)御窑瓷器,供人们对比研究。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则从历年考古所得中遴选出107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修复品参展。其中,有的见于传世品,可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对照展示,使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正品与落选品的区别;而展出的不见于传世品的出土物,则能够丰富人们对成化御窑瓷器的认识。
首次应用VR体验考古现场
昨天同时开幕的“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展出展品共计165件组,多数为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瓷器。
本次展览的重头戏,是2014年以来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这些考古新成果从未展出,属首次公开亮相。2013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后,在故宫博物院内开展了多项配合工程施工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斋宫西暖阁展厅,布置有VR视频观影互动区域。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的工作人员,远赴景德镇御窑遗址搜集数据,经过后期加工,已将御窑遗址的考古现场进行了三维复原,并搬到斋宫展厅之内。观众戴上VR眼镜,立刻从紫禁城穿越到江西景德镇的考古现场。通过操作手持遥控设备,可以随心所欲到达考古工地的每一个角落。烧造瓷器的窑炉、装烧瓷器的匣钵,以及散落在工地的瓷片,一一尽收眼底。这是VR视频技术第一次应用到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中,给观众朋友带来生动有趣的考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