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经过一年的装修,何香凝美术以新姿于上周重新开馆。“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与“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日前在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帷幕。前者试图通过11位曾留学日本的代表性书画大家的48幅作品的并置,直观地呈现出他们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堪称“重量级”展览;后者“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共展出 41件馆藏何香凝书画精品、“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复制件)、若干何香凝生平历史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何香凝汉白玉雕像。
“美术留日”激荡中国画改良
“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开幕之后备受业内好评。谈及策展缘起,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华天雪告诉记者,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此次展览即意在探讨美术留学的经验对中国画探索所造成的影响,但限于展览规模,将范畴具体限定在1905-1937年间,有留日背景的美术家的中国画改良实践上。
数据显示,在1905-1937年间,以东京美术学校为核心的日本近20处美术教育机构接纳了约六百名中国留学生,其中约72人为正式毕业生。中国留日美术生大多选择学习西画,此外对雕塑、建筑、陶瓷、漆艺、图案、美术史、日本画等也均有涉及。他们回国后遍布于各地“新美术”领域,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初期最重要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受日本画坛“日洋融合”探索的影响,留日美术家中,回国后转向或继续从事中国画的现象,在整个美术留学史上相当突出。其中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成就最为突出,他们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实践提供了异彩纷呈的改良方案,做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
此次展览就展出了这11位画坛大家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可以一窥他们在借鉴日本画、西洋画,从而转化为自己风格的能力。记者发现,在留日的这一批艺术家中,来自广东的艺术家超越半数。尤其是“岭南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以及黎雄才等均有留日经历。
有趣的是该展的“摹借”对比环节。在馆内的一面墙中,观众可以直接看到,与传统中国画渊源颇深的日本南画体系。原作与日本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参照。
这11位画家,年龄落差达31岁,留日时间由1906年到1935年,前后相错29年,几乎贯穿了民国美术留日史的始终,他们的艺术实践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外来“日本因素”和由日本“转译”的“西方因素”,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惊艳亮相
何香凝美术馆主要以收藏、研究、展示何香凝的艺术为宗旨,坚持将馆藏何香凝书画作品以多维的视点和角度进行阐述与呈现,并以国内巡展、专题展、常设展的形式,回馈社会与大众。
本次“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这批书画作品多数是何香凝生前一直留存在身边的代表之作,展览方式以何香凝书画创作发展脉络为主线,全面呈现何香凝早、中、晚期三个艺术阶段的代表性创作。
记者了解到,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开馆,至今建馆已有19年。为了解决美术馆的设备、设施的老化和安全隐患,并加强美术馆的研究、展示、教育等基本功能。维修之后的何香凝美术馆对馆内的基础设施、设备上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更新改造,对空间采取了优化调整,增加了何香凝文献库、图书馆等研究空间功能,并将公共教育的活动区域与艺术商店、咖啡厅调整至入口中庭的两侧,希望给广大观众提供更适宜参观、鉴赏何香凝的艺术,以及感受当代艺术的环境,加强并提升公众在何香凝美术馆的体验、互动和审美教育。(记者 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