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亚洲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推中国漆器展齐白石与陈师曾的惺惺相惜鸡年收藏还要慧眼识“鸡遇”乾隆专用的纸长什么样(图)2017投资理财机遇多 艺术收藏坚持抓精品国家文物局:今年推动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在收藏界身价暴涨五倍 十元纸币被称火凤凰宋徽宗首创艺考:首次将绘画列入高考1954年:中国山水画命运的转折点盛世兴藏 教你把好四关古玩才会陪你走得更远2016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发展动向克里姆特3亿《花园》引关注特朗普震荡美国艺术市场?品茗赏画,谈艺论道 2017春季汉风唐韵雅集举行鼎天“鉴赏中国”专家免费公益鉴宝活动2月18日举行迪莫版画藏书票展2月18日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第三届贾广健师生作品展参展画家及获奖作者名单南国荔枝红采风团成员相约上元节 挥毫泼墨写明天第三届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展亮相贾广健艺术馆限量版画:买得起的艺术品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春意袭来:看看津门书画家晒的朋友圈春秋文化·画中人·津利华—2017旗袍文化盛宴在津举行丙申压轴大戏:全国名家画鸡作品晋津拜大年津门奇石收藏家王志毅的“年夜饭” 赞美亿万年的生命魅力超现实主义大师作品首次进津 天津美术馆邀您共赴“达利的派对”郭鸿春喜收六弟子 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学习传统江苏商会联手天津青基会为贫困家庭捐赠年夜饭大礼包活动在江苏人家举行花鸟迎春—郭书仁、翟洪涛花鸟作品艺术沙龙展在津举行天津美协到金带福路文化中心开展迎新春慰问活动笔墨凝书香,喜迎金鸡年 天津画院走进西青区西营门街为居民送艺术天津举行水彩交流研讨展 开创津派水彩画的明天和未来南开区迎新春2017美术作品展在群众艺术馆开幕天津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走进城市职业学院践行“讲话”精神,到人民中去—天津市书法家“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开幕
首页 >> 综艺 >> 正文

亚洲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推中国漆器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2-15 16:49

一个仅由两件红色作品构成的迷你展

一个仅由两件红色作品构成的迷你展

  天津美术网讯 恰逢农历新年,美国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分别推出“红:明代/马克·罗斯科”和“朱砂:14至19世纪的中国漆器”展,在大洋彼岸展示一抹沉静、祥和的中国红。

  毋庸置疑,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无论是农历新年的红火气氛,还是婚筵嫁娶的姹紫嫣红,红色都象征喜庆、热闹、祥和。

  在中国历史上,红色在周代便是“流行色”,尤其在汉朝和明朝,红色被用于生活之中,从祭祀、婚嫁服饰到紫禁城的城墙,红色经过世代承启、沉淀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的积极入世情结,也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跨越5个世纪,一只中国明代宣德年间的红色瓷盘(1426—1435)和美国抽象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1903—1970)创作于1959年的红色丙烯画,看似彼此无关的两件作品,却因为丰富的红色色调被置于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展厅中,形成了一种超越时间与地点的无声对话。

  明代宣德年间出现的铜红釉是中国单色陶瓷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陶工巧妙地将小部分精细研磨的氧化铜混入釉料之中,并恰当控制铜釉质以得到令人惊艳的红色和完美的质地。

  展览策展人简·斯图尔特认为:“这只盘子有种近似太阳的颜色,也许宣德皇帝在祭祀时使用它盛放贡品。” 而当她展示出这只来自中国明代的盘子时,在场的人几乎给出了相同的反应——“这太像罗斯科了!”

  由此斯图尔特萌生了将它与罗斯科作品并峙的概念,最终举办了这场只有2件展品的迷你展览。

  另一件展品就是1959年马克·罗斯科的一张红色绘画,在这张作品中罗斯科采用红色颜料分层的大胆方式,使布面作品的深度和变化有了明显的飞跃。

  这张作品是罗斯科计划为曼哈顿的四季餐厅创作的34幅作品之一。但罗斯科很快终止了为餐馆创作的合约,他认为繁忙的餐馆不是艺术思考的地方,自己关于色彩的理论不可能在一个餐馆被理解和关注。

  斯图尔特介绍说,这张画似乎有一种磁性,观者在欣赏这张画时会感觉自己被拉进画面之中。其中的一种红色是暖和、快乐的,但另一种却显得阴郁。罗斯科通过色彩和形状的运动,传递出一系列难以明状的情感。

  雕漆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在战国时代便作为日常用品被使用,西汉漆器到达鼎盛且造型多样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品。但汉代以后,漆器急剧衰退,直到唐代才重新大放异彩,并呈现出华丽风格,而后宋元明清,漆器也依据不同朝代的审美发生变化,直到晚清,漆器制造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进入衰落期。时至今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难寻漆器。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漆器展,以14世纪至19世纪的45件馆藏雕漆作品展示中国漆器繁复华丽的美,也通过漆器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而漆器上所雕刻的寿桃、牡丹、仙鹤、喜鹊等造型图案,也恰合中国年的喜庆祥和。

  14世纪处于中国元朝,此时手工业受到相当重视,江南的嘉兴一带成为漆器产业的重要中心。官办、民办组织庞大,加上社会经济条件的允许,漆器名匠辈出,雕漆为元代漆器成就的代表之作。

  到了明代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并出现集漆器工艺之大成的著作《髹饰录》。明代也开创出不同的纹饰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换,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

  清代初期制漆业承续明朝的发展,尤以乾隆时期为盛,并逐渐形成各自的制作中心及地方的特色。

  尽管漆器仍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早已失去过去的光彩,如今我们日常所用几乎都是瓷器或玻璃器。一提到漆器,就觉得俗气,缺少雅味。即使在邻国日本,漆器也多仅在茶会、仪式上使用。

  除了工艺繁复和匠人精神的缺失外,何以漆器离开生活越来越远?谷崎润一郎的描述或许能解开些许疑惑。在《阴翳礼赞》中,谷崎润一郎叙述了以用古老烛台代替现代电灯的京都“草鞋屋”餐馆,在朦胧微光中展现的漆器之美:

  黯淡的烛台,烛火摇曳,灯影里的饭盘、饭碗,一眼瞅去,蓦然发现这些涂漆的餐具变得幽深、厚重起来,具有先前无可比拟的魅力。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发现漆这种涂料,并挚爱漆器的光泽,这不是偶然的。

  没有“黯淡”作为条件,就无法体味漆器之美。自古以来,漆器的肌理唯有黑、褐、红,这三种颜色是一重重“黑暗”堆积出来的,可看作是在包裹四围的黑暗中的必然产物。绘有漂亮泥金画的光亮的涂蜡首饰盒、文几等,有的看上去花里胡哨,俗恶不堪。假如使这些器物周围的空白充满黑暗,再用一盏灯光或一根烛火代替日光或电灯映照过去,原来花里胡哨的东西就会立即变得深沉而凝重。

  也许古代工匠在器物上涂漆雕刻,考虑的是浮沉于黑暗中的色调和反射灯火的强弱,追求的是作品在贫光环境里的效果。烛光火影下绚烂的画面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催发出无可名状的闲情余绪。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宋徽宗首创艺考:首次将绘画列入高考
• 盘点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的吉祥文化象征
• 天津石雕艺术博物馆丰富百姓春节文化生活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被认定违法 大师何去何
• 梁亚萍成陕西首位工艺美术行业2016年“典型人物”
• 京剧四大名旦的字画 是消遣也练真功
•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业委员会在浙成立
• 自贡举办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
• 《文明的回响:第二部•中华匠作》盛大开幕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先生病逝 享年80岁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