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记者 黎宏河
近日,文化部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文化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文化部“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规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系统地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方向、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规划编制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文本起草、征求意见,历经两年多时间,汇集了各方智慧和力量。规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些都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文化建设各领域以及目标、任务、举措等各方面,切实把中央精神系统地转化为推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科学思路和扎实举措,号召文化系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献计出力。
二是开启了全面落实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的新征程。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五年规划。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的小康,人民群众不仅要拥有殷实的物质生活,也要享受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化部“十三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集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规划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凝聚了文化系统和全社会共建文化小康的强烈意愿。经过深入研究和严密论证,规划所确定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一项项目标和任务,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汇成了文化小康的美好蓝图。规划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文化力量,推动全社会共同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三是描绘了新形势下文化发展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大战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旺盛。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所谓谋定而后动,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是基于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谋划和科学决策,具有鲜明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规划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为推进文化发展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提供了路径选择。同时,规划也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深化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问:“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努力利民惠民。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举措、新途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传承弘扬,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力争到2020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确定了十大战略任务:
一是着力促进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效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三是着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坚持立足于保、保用结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四是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增强传承活力,振兴中国传统工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
五是着力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六是着力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市场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主渠道。
七是着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八是着力提升文化科技支撑水平,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文化领域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向纵深发展。
九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十是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青年拔尖人才,夯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贫困地区,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十三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文化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基础条件差、历史欠账多、发展程度低等问题突出,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把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按照国家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支持帮扶力度,打赢文化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同步实现文化小康。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把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已经出台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即将出台《关于加强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此外还要在各类专项规划中对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作出针对性部署,策划一批具有较高含金量、较强操作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将文化扶贫纳入行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工作内容,通过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结对帮扶机制。深入实施文化扶贫项目,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一县一策”、精准扶贫。
二是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补齐短板、兜好底线,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对贫困地区未建成或未达标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推动贫困地区普遍建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贫困地区每个县配备流动文化车,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贫困地区持续实施文化惠民项目。组织文艺工作者赴贫困地区开展采风创作、惠民演出和结对帮扶,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和服务推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是扶持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自身特色,规划实施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持续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支持在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具有富民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把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鼓励贫困地区发掘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在传统工艺振兴、文化旅游等方面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发展优势,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四是加强贫困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扶贫关键还是要培育贫困地区文化发展造血功能,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十三五”时期,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每年选派1.9万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服务,每年为“三区”培养1500名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文化专干和业余文化骨干的培训,壮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发现和培养愿意扎根贫困地区的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创业机会。
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请问在文化领域,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答:“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基础不断夯实。“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把文化建设推向新的更高层次。
一是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军事题材等的创作生产。推动传统戏曲和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培育有利于民族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发挥国家艺术基金引导作用。推动舞台艺术和美术领域作品量质齐升。加强对艺术精品的传播推广,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扩大优秀作品的知名度和观众覆盖面。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拓展群众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优质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能力。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广“菜单式”服务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公众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指标,开展常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
三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在文物保护方面,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开发文博创意产品,进一步拓展文物利用综合效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一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振兴中国传统工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是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的整合。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署,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满足新需求。促进文化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支持各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文化消费,营造文化消费环境,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建立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五是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方式,形成更加完备的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格局。在官方交流的同时,鼓励开展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更多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问: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请问将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规划得到落实?
答:规划不能只挂在墙上,必须落地生根。文化部“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推动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文化财政保障。进一步健全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文化事权与支出责任,推动各级财政转移支付不断向精准投入转变。推动财政进一步优化完善转移支付机制,重点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建立多元文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创新,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行动能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营造环境、完善机制方面,引导文化资源合理配置,避免政府缺位、越位。坚持依法治文,加快推进重点立法,及时修订文化领域法律法规,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三是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规划发布后,文化部将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明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明确重大政策的推进措施。同时,结合文化部年度工作安排,制定规划年度执行计划,对重要指标、重大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定期开展督查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强化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规划实施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此外,文化部将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文化文物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将认真贯彻本规划,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确保到“十三五”末如期实现文化发展改革各项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