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阿尔卑斯山下的法国城市格勒诺布尔迎来了一批中国客人,由苏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联合格勒诺布尔市政府共同主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当地时间2月7日在该市国际交流中心开幕,活动通过展出百余幅清末至当代的年画,向法国观众呈现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古代艺术之花的独特魅力,也带去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方,苏州工艺美院从2015年9月就开始筹备这场国际交流活动,这也是学院首次组织“非遗”文化跨出国门。“桃花坞木刻年画亮相法国,是我们推动传统手工艺立体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世界工艺文化的交融、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的必然过程。”谈到这次展览,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王建良感触颇深,他说,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作为地方艺术教育高校,苏州工艺美院在丰富传承途径的实践中,更要创新交流传播的形式,体现文化传承的自觉自信。
创新培养渠道 为手艺传承储备人才
王建良所说的“立体化”传承,正是要建立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品研发、交流传播为核心的全方位传承渠道。早在2001年,苏州工艺美院就主动引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成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进行传人培养、技艺研究、新品开发、活动推广。学院长期聘用国家级传承人房志达、省级传承人叶宝芬组建“大师工作室”,并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以新型“师徒制”为这项非遗传承储备人才,这次随团赴法交流的张飞帆,正是第六期研修班传承人中一员。
“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能够参与这么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说起这次交流经历,虽然回国已近一个月,张飞帆仍然很激动。2011年考进苏州工艺美院后,张飞帆通过1年的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进入年画社,在老师傅的传授下,也让他对这门传统技艺的掌握取得很大进步,毕业后,张飞帆仍选择留在年画社工作,守护这一传统手工事业。去年,这个90后小伙还成功被选进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传统年画刻绘技艺传承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成为苏州工艺美院“非遗”项目人才培养的佼佼者。
“这次活动除了展览,我们还开设了三节年画工作坊教学体验课,当地市政府在网上开通报名渠道,上百个名额一下子就被抢空了,还加了不少位子。”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长华黎静介绍,外国友人的热情与欢迎,不仅让传统工艺在国际语境中获得认可,也大大提升了新传承人的信心。
为传统工艺建档 留住民族记忆和技艺
艺术院校推动传统工艺走出去,必然让这场交流活动与学术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此次桃花坞木刻年画亮相法国的同时,苏州工艺美院的老师和传承人与当地高校版画专业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东西方版画的艺术特色和“非遗”保护经验,成为此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立体化的保护和传承,除了交流带来的创新,更离不开对“非遗”项目发展文脉的仔细梳理,这是“非遗”实现重生的重要前提。去年付梓出版的《桃花坞新年画六十年》一书,一举荣获2016年“中国最美的书”奖,不仅让传统工艺的档案得以创新呈现,也标志着苏州工艺美院“非遗”学术研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入新的阶段。
“为传统工艺,特别是‘非遗’项目建立档案,是留住民族记忆和技艺不可或缺的手段。”王建良说,去年年底,学院主持建设的“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也正式上线,除了桃花坞木版年画,资源库还选择宜兴紫砂、藏族唐卡、贵州苗银、福州脱胎漆器、苏州刺绣、南通蓝印花布等近40个“非遗”技艺,从专业、方向、课程、项目、积件、素材等六个层级构建基础教学资源,使其服务于“非遗”的设计创新,推动“非遗”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融入性保护 强化“非遗”多元传承
2015年底,大陆第一家诚品书店落户苏州,作为“品质生活”的代表,诚品书店也是优秀文创产品的集聚地。去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作品出现在诚品书店,让这一古老的艺术以全新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其实,把从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的元素,融入到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去,早已成为“非遗”项目融入性保护的一种普遍尝试,尽管从传承纯洁性角度思考,业内有关人士仍对这种现象持有争议,但在苏州工艺美院领导层看来,利用自身的特长服务社会,积极助推传统手工艺走进社会和产业创新升级,是推动传统工艺“立体化”传承的必然趋势。
去年5月,学院和贵州省文化厅联合成立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通过协调相关高校、设计机构、民艺研究者进入工作站工作,指导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今年1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走进留园街道虎丘路社区,为社区居民介绍年画的历史与制作工艺;目前,另外一项重要的校地共建项目——苏作工艺学院也已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启动,旨在推动地方特色工艺小镇打造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这些与社会力量合力推动“非遗”传承的方式,正被苏州工艺美院越来越多的尝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传统工艺通过这一形式,传承得更加立体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