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西湖画会同仁和张泰中合作的画扇骨、刻扇骨这件事即将进入最后的阶段,接下去就是编画册了。那天,画会同仁都觉得此事由我牵头,所以让我来写点东西,作个后记。我也算临“急”受命,仓促应之。
我是个画画的人。学画之初,只觉得画画是世上最好玩的事。只是后来,才发现好玩的事还有很多,就说案头的一些文具,比如砚台、墨块、印章、镇纸、水盂、毛笔等等,都是好玩的物事,无一不是人间美物。
八十年代初,我经常去一位老先生家中玩。他是位老中医,也藏字画,其中尤以折扇的收藏为最爱。从老先生身上学到的很多有关折扇的知识,当时我并不能全部理解,只是莫名地欢喜。
折扇在江南其实是件极为普通的物事。说普通,是因为实用。很少有可把玩之物,却有着极为实际的用途。一些文案用品,也因为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而渐变为观赏性大过实用性的物件,比如砚台、比如墨块。江南的温润氛围里,折扇,隐可藏入袖中,出可徐来微风。可实可虚,可静可动。随身携带,真是进退自如的雅物。收起,打开的岂止是凉风,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其清雅之宜,使得折扇也列入了文玩清供之列。
北宋期间已有了今日折扇的雏形,只是到了明朝,因为帝皇喜爱的关系,折扇开始绽放生机。士大夫寄情言志的雅趣与之融汇,文人扇渐露头角,折扇终于升格为怀袖雅物。文人执扇应该风于明,而盛于清。折扇作为文人雅物,有人只喜赏阅扇面的字画风流,有人专为品玩扇骨的质感温润,各有所好。文人折扇雕刻的扇骨一般为书画篆刻为内容,以画法入刻,以刀代笔。
出品扇子的地方,其实不只有苏州,各地制作的折扇风格有异,各领风骚。但要综合起来评价,我还是觉得以苏扇为佳。因为对折扇的喜爱,我与苏州的做扇子和刻扇骨的朋友交往也较多,张泰中就是其中的一位。
泰中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至今从事竹刻艺术。虽说我早已知道他的名字,但真正认识还是早些年在我的朋友怀一和泰中合作的一个展览上。展览的作品是怀一在臂搁上书画,由泰中刻制。无论是怀一的画,还是泰中的刻,可以说都各尽其美。这种几乎可以触手可及的质感的融合,令人很想去探究到底是二人内心的契合,还是刻者对画者揣摩和理解所致。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有了和泰中合作的想法。这次西湖画会同仁和泰中,一起促成了这次书、画、刻的合作。这次合作与其说是西湖画会和泰中的合作,也可以说是苏杭之间的一次文化互动。
泰中比我小几岁,身材不高,走起路来,左右摇摆,浑身有戏的感觉有时也被我们拿来玩笑,说不用化妆就可以演反面角色。不过泰中做事稳妥,特别是这次的合作,很是较真,跟画会同仁交流沟通很多,看得出来他对刻竹的执着。
合作的事情已近尾声,我以为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些作品,无论是西湖画会的同仁所书画的扇骨扇面,还是泰中和大家合作所刻制的扇骨,都很用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做到的,自然是至美。但是不足之处还是存在的,只待同好多提意见。
创造美好的事物是我们的追求。有人说过,美物会超越时代、空间和区域,受主人的天赋、才华的召唤而汇集到一起,仿佛美物有我们的意志,从四方走来,最终成就了美物本身。当然要做到,是需要有一定的境界,却并不虚幻,只要始终在思考,在努力,将会越来越近。对此,我深信不疑!(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