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首届“西泠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正式启动刘钢:一个时光收藏者的自白“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钞版纪念券首次入藏国家级博物馆法国阿韦龙省当代艺术展在宁波开展新水墨市场:“回暖”正在路上香港春拍:如何鉴赏中国山水画中国嘉德春拍预览:王铎书法赏析民国京津领军人物杰作亮相嘉德春拍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细数博物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艺术市场崛起与“天价专业户”诞生浅谈艺术中的形式与生命王进玉:当今画坛的一个现实问题邱志杰:以“不息”回应“艺术永生”“为中国画”教学写生研讨会现场观点思维大碰撞冯远:当代中国画并非背叛的选择“兴会”在传统书法中的审美意义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开幕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开幕K11 Art Foundation推出“勘玉钏”梁远苇个展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在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青创美术馆举行梁崎先生的弟子:天津书画家李岩北京湖社画会画家做客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中心溢彩纷呈-贺建国霍然泼彩艺术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天津玺朗艺术中心首展张胜绘画专题研究观摩展炫彩五月-天津市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在津沽书画会开幕福猿丹青-徐培晨作品展在荣宝斋天津分店开幕翰墨秀山-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在鼎天中国空间举行祖国颂-申世辉中国山水画创作及教学成果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弛笔问道-贾宝珉花鸟画小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林建勋竹刻和草书作品欣赏天津市政协花鸟画艺术研究院成立暨首届作品展开展对景写生 问道自然-著名画家柴博森国画作品欣赏《况瑞峰书八体千字文》捐赠暨签售活动在天津国展中心举行凤舞祥语-陈之海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开展
首页 >> 综艺 >> 正文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 提名奖名单公布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5-11 11:20

天津美术网讯 5月8日,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提名奖正式公布。评委会共同完成了月旦评、候选入围名单评选等过程之后,“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个奖项分别产生5位提名奖获得者。在“聚焦当代艺术”的理念下,AAC艺术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本次评选结果的公布,亦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标志性样本。

本次评选中,由郑胜天担任轮值主席,以及汪悦进 (Eugene Y.Wang)、杜柏贞(Jane DeBevoise)、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华睿思(Keith Wallace)、大卫·乔斯利特(L David Joselit III)、朱青生、鲁明军、王璜生共9位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本年度评审委员会,通过线上投票评选出本届AAC艺术中国三项提名奖,并于5月23日在故宫进行提名奖颁奖。三项大奖将由评审委员会在北京终评会进行现场讨论投票,最后的结果会在“巅峰之夜”盛典上隆重揭晓。

本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大奖项的提名奖获奖名单如下: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耿建翌、何云昌、宋冬、杨福东、余友涵;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关小、郝敬班、林科、马秋莎、赵赵;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立场·模式·语境:当代艺术史书写》、《偏爱原始性:西方艺术和文论文汇的趣味史》、《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


耿建翌

耿建翌,1962年生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1985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现中国美术学院)。1986年他与张培力、宋陵、王强、包剑斐等艺术家发起艺术团体“池社”,成为中国最早的观念艺术团体之一。90年代,耿建翌发起的明信片展“同意11月26日作为理由”和“45度作为理由”成为中国观念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耿建翌是中国当代艺术之80年代中期以来涌现的很多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而且他延续了这种开拓,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既以此为作品的目的也以此为作品的方式。


耿建翌《投影顽固》影像画面 2016

2016年9月24日下午,“投影顽固”耿建翌个展在OCAT上海馆启幕,展览展出耿建翌为OCAT上海馆场地定制的最新影像装置,作品延续了耿建翌长期以来“去作品”的创作态度。“投影顽固”四个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整个展览是机械性媒介相关的录像;另一方面是暗示观看的方式。展览利用展厅A、B空间展示艺术家耿建翌2016年创作的最新影像装置作品。展览保持了耿建翌长期以来“去作品”的创作态度,在艺术家的改造下,五种具备投射影像功能不同款式的手持照明灯和信号灯,将展厅内部二十二根清水混凝土支柱转化成影像的反应载体,并通过迷宫般的墙体将柱子一一隔离,使观者产生对于日常生活、时间、整体、孤立之间关联的思考。


何云昌

何云昌,1967年出生云南,199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90年代初期开始从油画领域转向行为艺术领域,成为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最持久的践行者之一。20多年来,他以一种务虚、看似无效方式,用身体的隐忍强悍之力,演绎着他独特的艺术与信念。其个人艺术展曾举办于比利时国家美术馆(2013)和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2008)等重要场馆,并曾在横滨三年展(2014)、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第十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2009)、纽约国际行为艺术双年展(2007)等举办群展。曾获得澳门“以身观身”国际艺术交流奖(2006)及颜文梁艺术奖(2011)等奖项。


何云昌《长生果》行为2016.07.08-07.11

2016年7月8日,“啊昌”何云昌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这是其第一次全面文献性的学术大展,呈现近20件作品,涉及行为艺术、摄影、装置等多种方式,横跨何云昌长达20年的创作历程。除了陈列创作背后的实物、文献档案、视频资料外,何云昌还将带来一件全新的现场行为作品《长生果》,持续时间长达72小时,72小时中间,何云昌禁食禁水,以他多年辟谷的经验,这并不算是一种体能上太大的挑战,而更偏向于一种平和空阔的境界。作品结合“长生果”这一意象,传达的是一种低消耗循环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借由打坐、吐纳、入静等智性活动来提升人类从身体到精神层面的存在体验。


宋冬

宋冬,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宋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宋冬于2001年与艺术家尹秀珍一起创造了合作方式“筷道”,2005年与艺术家洪浩、肖昱、刘建华和冷林一起共同创建了集体创作方式的艺术小组“政纯办”。


宋冬 《无用之用:瓶架大哥》钢、废弃玻璃瓶、LED灯,150×150cm 2016

2016年3月11日,宋冬个展“繁华的虚空”在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开幕。此次“繁华的虚空”的创作,是“剩余价值”系列的一部分,即从人们忽视的价值中去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反映了艺术家一贯的美学观。作品中用到的镜子是宋冬长期以来经常使用的元素,在这里镜子作为自我认识的物质材料,反射了废物置换出来的美学价值,其中的镜面不光具备物质的概念,更具哲学的概念。在他眼中,“物”也许是因为暂时没有价值而被人废弃:“人们被今天的消费主义不断去推动,而我更愿意从被忽视的‘物’去发现新的可能性。不光是对废弃物感兴趣,而是我也思考:它们为什么会被废弃?它们还有没有价值?”


杨福东

杨福东,1971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从九十年代末起,就开始从事影像作品的创作,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杨福东凭借其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国际性画廊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了超过60场个人展览,受世界各地邀约其作品亦参与了300余次群展。杨福东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多重透视特征,他的作品探讨着神话、个人记忆和生活体验中身份的结构和形式,每件作品都是一次戏剧化的生存经历,一次挑战。


杨福东个展“愚公移山” 展览现场

2016年12月13日,杨福东全新影像艺术作品《愚公移山》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出。在视觉层面,杨福东受感于中国画大师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初创作的水墨作品,使《愚公移山》在某个光影瞬间还原了作品画面的内容,同时呈现出徐悲鸿画作中所蕴含的坚忍精神。影片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中国神话传说,将我们自幼熟知的古老故事与现代精神融合、碰撞,试图引发新的思考。母亲的精神同样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这一角色由知名演员万茜倾情演绎。


余友涵

余友涵,1943年出生于上海,197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执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余友涵学习西方现代绘画创作技巧,尝试用于表达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掘进出自身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上世纪90年代初,余友涵以政治波普艺术家的身份收获国际关注,获邀参展“后89’中国现代艺术展”(香港,1993)、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1993)和圣保罗双年展(1994)等,是最早活跃于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代表作包括“圆”系列、“啊,我们”系列、沂蒙山风景系列等。


余友涵回顾展 展览现场

2016年12月24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系列”之“余友涵”回顾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这是余友涵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的回顾展。展出其绘画作品、手稿和文献两百余件,涵盖早期抽象、“圆”系列、“啊!我们”系列和“沂蒙山”系列,以及近年新作二十余件。尽管余友涵的创作风格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出转向清晰的不同样貌,但对“圆”系列的创作始终未曾间断过,近来创作的“圆”系列更是尝试了新的技法,主题上呈现出对未知的探索。余友涵过着上海典型人家的日常生活,作品风格的变换却一直与社会波澜壮阔的变革同步随行,这样既近又远的关系,也给予我们一个思考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创作主体与客体间关系的契机。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


关小

关小,1983年生于中国重庆,目前居住在北京,她视创作为评述影像的方式。她的录像及雕塑作品关注新科技带来的影像流通方式如何改变事物之间的关系,以至我们需要发明新视角,对于关小而言,这让我们得以用一种平等的方式,重新看待新与旧,自我与他者,甚至动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关小2006年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她的作品曾于多个国际机构和展览中展出,如第ICA(伦敦);莫斯科现代艺术馆(莫斯科);第九届柏林双年展(柏林);ZKM(卡尔斯鲁厄,德国);十三届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2015三年展(新美术馆,纽约)、Hu MKA美术馆(安特卫普)、皇后美术馆(纽约)、Stavanger美术馆(挪威)、Thyssen-Bornemisza当代艺术展(维也纳)、Daimler当代艺术收藏(柏林)、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V&A博物馆(伦敦)、国立当代美术馆(首尔,韩国)等。


关小个展“弹性睡眠”展览现场

2016年11月8日,“关小:弹性睡眠”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开幕。五件全新创作的装置,各以印画网布作为背景,前置着由不同物料拼凑而成的雕塑,素材多样,由博物馆级别的远古文物到高科技运动器材均备,创作出了一系列包含所谓“古老”与“新颖”、“已知”与“未知”、“原始”与“数码”元素的装置作品,开放性的启发观众的情感与思维,进入没有被设定的“对话”状态。关小认为观众并不缺少主动想象和体会的能力,但当中需要存在空隙,让人们去相信他们所体会到的,因此她没有给部分和部分之间设计复杂的关联关系,只提供“元素”和“关键词”在雕塑、图案、色彩、文字和标题里,把物体之间“怎样关联”变成一个不可言说的抽象部分交给观众想象。


郝敬班

郝敬班,生于1985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7年于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获媒体和传播学学士学位;2010年于伦敦大学学院获电影学硕士学位。郝敬班参加的展览包括“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2);“新作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回响”(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4);“视与声”(犹太人博物馆,纽约,2014);“民间的力量”(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不谐之协”(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广岛,2015)等。她曾策划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的放映季“世界的影像”,编撰的同名论文集于2016年出版。


郝敬班《你在那儿,当时怎么样?》(局部)录像装置,49分33秒,2016

2016年6月8日,郝敬班最新个展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新倾向”系列中推出。本次展览以郝敬班历经3年时间调研、创作的“北京舞厅”系列为起点。舞厅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即已登陆中国,曾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短暂地流行于北京的各个阶层,随即在数十年之内销声匿迹,而最终在“改革开放”之后重现于公园与广场。通过展现这一历史的跨度,郝敬班探索了人与社会宿命式的偶然与必然、文化风尚的演变,以及意识形态更迭的深层互动。《你在那儿,当时怎么样?》是“工厂”系列的第一部分,她回到祖辈与父辈工作的钢铁、铜矿公司,遵循“劳动的影像逻辑”,以平实的影像语言描绘实地生产与工人劳动的场景,力图呈现劳动自身的形态。


林科

林科,1984年生于浙江温州,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获得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与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2015)。也曾参加由东京都现代美术馆(东京,日本),弗柯望博物馆(埃森,德国),PAC米兰当代艺术博物馆(米兰,意大利),ZKM媒体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尔,德国),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北京,中国),红砖美术馆(北京,中国),K11艺术空间(上海,中国),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上海,中国),OCAT(上海/深圳/西安,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视界艺术中心(上海,中国),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等机构举办的展览。


林科个展“Like Me”展览现场

2016年12月17日,林科个展“Like Me”在上海BANK画廊正式开幕,包括展览同名作品《比如我》、《指挥员》、《视窗墙纸》、《有一次》、《手-03》、《爱》等作品。此次展出的主要作品的素材来自艺术家过往的收集资料——林科将笔记本视为“工作室”,他在网络中提取素材,并用不同的电脑软件处理成作品。“Like Me”是艺术家从70年代的“星际迷航”剧集中截取了一段对话,暗示了“未来科技时代的人们”处于自满的陷阱中,仅仅“是动物园的样品,像我一样”。林科的作品试图帮助观众界定网络与现实的距离感,其作品既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中自我陶醉式的社交媒体经济(如“请为我点赞”),也呈现出自画像式的自我描绘(“像我一样”)——数字时代,你我都一样面对碎片化的信息和一系列条件反射的习惯性行为。


马秋莎

马秋莎,出生于1982年,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她的作品曾于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土耳其Borusan Contemporary、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德国卡尔斯鲁尔艺术与媒体中心、美国休斯顿当代美术馆、坦帕艺术博物馆、圣彼得斯堡美术馆、橘郡美术馆、俾尔根国际艺术基金会、挪威斯塔万格美术馆、波特兰当代艺术学院、英国华人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多处展出。她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家双年展(2015),柏林戴姆勒收藏展(2015),及美国卫斯理大学美术馆群展“WeChat”(2016)等。马秋莎曾获“皮埃尔•于贝尔奖”提名(2014)及“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3)提名。


马秋莎 《沃德兰》水泥、尼龙袜、多层板、铁、树脂,980×615cm 2016

2016年6月25日,“马秋莎:沃德兰”在北京公社开幕。马秋莎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特定的媒介,其作品包括摄影、录像、绘画、装置等,作品内容以具体而细微的个人经历为主,却往往能够从日常性中抽离、并超越于对情感的直接述说,进入到更为本质的形式层面。主展厅里的同名作品《沃德兰》,摔碎的同规格水泥板被深浅不一的肉色尼龙袜包裹,再重新拼合、连接成块。作品的准备及制作过程中,她使用了透明指甲油来粘补袜子上细小的破损,而这也正是马秋莎的母亲在那个生产远未过剩的时代里出于节约而修补尼龙袜的方法。身体的私密性与集体性、贴身物品中包含的记忆和温度与时代美学交织在大面积覆盖了展厅地面的《沃德兰》中。


赵赵

赵赵,1982年出生于中国新疆,赵赵在2003年获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其后前往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作为80后当代中国关键艺术家之一,他热衷于利用各种艺术媒介对现实及其意识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表达不守成规与无政府主义的态度。近年,赵赵具挑衅性及丰富的艺术实践获得国际间的关注及重视,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展览广受好评,赵赵被视作国际新锐艺术家。


赵赵《塔克拉玛干计划》 影像截图 2016

2016年9月3日,赵赵近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同名个展“赵赵ZHAO ZHAO”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塔克拉玛干计划》、《西装》及《刀》三件全新的作品。2015年10月,赵赵在新疆开始实施《塔克拉玛干计划》,全程耗时23天。30余人的工作团队从北京出发,带着100公里长的四芯电缆和一台冰箱,行驶近4000公里,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端的小镇仑台。赵赵和镇上的一家维吾尔农户协商,通过付费的方式,接通电源。用改装后的“探路者号”沙漠车,10台变压器,在沙漠中铺设100公里的电缆,抵达沙漠中心地带。电缆尽头,一台装满新疆啤酒的双开门冰箱接通电源,在沙漠腹地运行24小时。7天后,这些电缆、变压器、冰箱一同运回北京,电缆严格的按照冰箱的高度1.86米切割打捆。对于赵赵来说,项目运行的经费来源、与维族居民的沟通、长距离电缆的铺设方式等等每个环节都是他主动参与、介入社会的方式。

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

《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

作者:[英]贝丽尔·格雷厄姆(Beryl Graham)、萨拉·库克(Sarah Cook)译者:龙星如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将这些挑战视为反思策展实践的契机。帮助新媒体艺术策展人在这快速发展的领域开发出一套灵活的工具,为那些将艺术领域作为分销和参与体系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有益的经验。书中探讨了特点鲜明的新媒体艺术,包括它的非物质性及其对时间和空间的质疑,以及它与诸如影像艺术、概念艺术、社会参与艺术、表演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的关联。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

作者:巫鸿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包括了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关于展览的展览、“是我”一个展览的个案研究、十二个实验性展览:档案历史以及附录等内容。全书以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为时段,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展览”问题,介绍了这一时段的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展览的目的、组织以及面对的挑战。

《立场·模式·语境:当代艺术史书写》

作者:高名潞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立场·模式·语境:当代艺术史书写》将“艺术史书写”的议题分解为四个专题,分别从方法论转型、理论立场、身份以及体制与艺术史书写的关系展开讨论,邀请知名中西方学者撰稿。西方学者从过往的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书写经验、思考逻辑出发,国内学者则从中国当下的艺术情境展开,对当代艺术史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偏爱原始性:西方艺术和文论文汇的趣味史》

作者:[英]E.H.贡布里希 杨小京翻译/范景中校译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偏爱原始性》研究视觉艺术趣味变化史上反复发生的一个现象:古老而单纯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审美上要优于后来变得柔弱、颓废的作品。贡布里希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古典时代,既把它与西塞罗关于放纵感官会导致厌恶的观察联系起来,又把它与艺术发展像生命体一样会生长、会成熟、会腐败以致死亡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比喻联系起来。书中总结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索,论证严密,旁征博引,讨论了相关作者、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塑造和改变这些观念时所起的作用。

《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作者:蔡国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摆脱了惯常策展人对于艺术家的吹捧,蔡国强与35位中外艺术家、学者对谈,从艺术、艺术家、做作品和展览等层面,直率地畅谈当代艺术家包括他本人面临的挑战,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繁荣表象后潜藏的困难和问题,解析中国当代艺术难题,以不同角度切入,让我们从更广阔的时代视野和历史景深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问题。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开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成果展
• 美协版画、平面和服装设计、实验艺术委员会换届
• 朱宣咸艺术回顾展周五将在重庆美术馆开幕
• 国内博物院首入校园 用3D现代技术展古老文明
• 江苏省国画院 中国画书法作品交流展亮相福建
• 镜头下的“吴冠中”或将入藏中华艺术宫
• 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开幕
• “心画:陆维钊先生遗墨精粹展”亮相韩天衡美术馆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