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陶瓷艺术有其辉煌的历史,如今它面临新的挑战。作为陶瓷艺术的创作者们都应该认真对待,考虑如何转型升级,其中最重要的是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在立足传统中推陈出新,如此才能打破僵局,赢得华丽转身。”福建省德化县至鼎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郑建忠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虽然他的作品还是以佛教题材为主,但正因为不断融入香道、水的理念,使得产品更有生命力,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认可。
走进至鼎陶瓷研究所新的展示大厅,虽然还没有完全布置好,摆放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一件件精致、简约的观音等佛教白瓷摆件,则让人有种与众不同的感受。郑建忠说:“这些观音、侍女等,看似简单,特点主要在于与香道有效的融合,使得它不会单调,也塑造了更好的意境;此外,以水的理念结合佛教,动静结合,体现出佛教的纯洁。”
郑建忠出生于瓷都德化、毕业于泉州市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是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2010年创办福建省德化县至鼎陶瓷研究所。创业10多年来,他一直思考的是,在以佛教题材为主的德化陶瓷界里,如何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他也在不断的进修、学习,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
“要创新就要走出去,通过与高校学院的接触,不断吸收到学院的理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创作。”郑建忠说,几年来,不断有高校来研究所交流。今年5月中旬,清华大学高研班就有10多人来研究所,他们中有博士后、美学教师等,他们不拘一格,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把艺术理念与陶瓷结合,大胆创作。
“陶瓷艺术表现美的过程中必然会显示创作者的学识和思想境界的。这学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杂取博收,以便开阔眼界,这是审美观念转变和水平提升的途径。因为艺术必须走向文化,才会宽宏,才会有内涵,才会走得更远。通过与清华大学高研班一段时间的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将在今后的创作中加以运用。”郑建忠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可谓大浪淘沙,很多工艺师要么被迫淘汰,要么转行,为了让自己不被淘汰,目前公司采取“以商养艺”的策略。作为创业者,如果纯粹走艺术品路线,在目前消费者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还没有办法支撑团队的运营,因此,公司也在阿里巴巴、央视网等渠道卖作品。除了国内市场外,韩国、日本等国家也不断有客户定制产品。“正是作品畅销,保证了团队的运营,我也有更多的精力来创作。”
对于当代陶瓷艺术如何适应新型市场经济的挑战和收藏需求,郑建忠认为,作为客体,即创作对象,虽然优质材料比较稀缺昂贵,但用之进行创作,作品效果会比普通或参杂型材料好很多,视觉冲击力自然会令人赞叹。此外,当今的艺术气氛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很多创作者都会受到各种诱惑而放弃初心,背道而驰了,艺术就下滑了,乃至走向庸俗。陶瓷艺术基本上是匠人在做的,他们不像文人墨客有渊博的学识,坚定的意志,也就比较容易受市场的诱惑而随波逐流。在当代,陶瓷艺术的进步需要匠人们在学识上、意识上、审美上都能找到突破口,虽然转型升级很辛苦,但一定会苦尽甘来。
正是意识到转型升级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识、审美等水平,郑建忠也将通过到院校的进修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制作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我的下个目标,是到北京等大城市办展。”郑建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