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刘志钧
“玩泥巴是男孩子天性”,做到极致便另有一番天地
天津美术网讯 “玩泥巴是人的天性,特别是男孩子,这一开始玩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回忆小时候和师兄一起玩泥巴时说。那是他接触陶瓷的开始,而这一开始,便做到了现在。在谈起这些时,刘志钧笑声爽朗,眉梢眼角中尽显奕奕神采。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起源于唐,鼎盛于宋。由于其造型端庄大气、质地如脂似玉、颜色斑斓多变,为宋徽宗钦定为御用珍品。河南禹州钧瓷因其瓷土、釉料、工艺等优势,出产的钧瓷意象丰富、奇妙绚烂,誉满全球。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刘志钧,先后师从张守智教授学习陶瓷艺术设计、师从杨自鹏、杨文宪、徐国桢等老师学习陶瓷设计以及热工工艺,师从“钧瓷泰斗”晋佩章学习钧瓷配釉以及烧造工艺。
老师们的启蒙、指导和教诲奠定了刘志钧与众不同的高起点,他们的思想如支流般渗透到刘志钧的艺术血脉中。他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技艺高超、精妙绝伦。
“传统是爹娘,创新是孩子”:老传统的骨骼,新元素的血液
在吸收了丰厚的传统陶瓷技艺后,打破陈旧格局、钧瓷需要创新的想法也如火花般迸发出来。“钧瓷到了应变革的时候!”年轻的刘志钧心底发出呐喊。
刘志钧作品 镂空系列之鱼趣
“传统是爹娘,创新是孩子”,这是刘志钧对于传统与创新关系的看法。钧瓷的创新以传统为基石,传统技艺是艺术的骨骼,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是血肉,其他艺术表现手法是新鲜的血液。
刘志钧的“祥云”系列在以往钧瓷的造型上,借助了雕塑的表现手法,大幅度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刘志钧的经典代表作“志钧盏”的身上也保存着传统技艺,其原型来自于罗汉碗、鸡心碗,表现出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内涵。创新离不开传统,只有尊重“爹娘”,才能超越“爹娘”。
刘志钧作品祥云系列之扁肚瓶
“科学”和“艺术”并驾齐驱
一件完美的陶瓷作品,其科学性和艺术表现同等重要。对于钧瓷制作来说,烧成温度、工艺烧成曲线、窑内气氛等都会对成品有影响,这个过程要遵从材料科学、陶瓷热工理论;造型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例如盏,其大小要符合人手拿盏的弧度,盏沿要给唇带来最好的舒适度。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刘志钧在七八年前就开始试验用电窑烧制钧瓷,他尝试在环保的基础上做出同样完美的艺术品,虽然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这是趋势,”刘志钧说,“我仍会继续试验”。目光长远、胸怀众生,这是行业领头人的责任与担当。
刘志钧作品 旋纹花瓶
钧瓷传承:刘志钧走在河南钧瓷后续人才培养的前列
作为河南工艺美术学会的领头人,刘志钧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后续人才培养不足,传承面临着中断的危险。
思路决定出路,为此,刘志钧大力倡导产区和大学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百花讲堂”,聘请全国顶级专家和学者到院校和产区开讲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让艺术家们走进产区、走进校园。学生与专家学者们交流得越频繁,其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升得就越快。
为了协调好本行业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试验,刘志钧计划与高校合作,在省会或产区成立建设研究所或学会下属的高端实验室,一些院校合作事项已经初见成效。“趁现在还算是年富力强,我希望为河南钧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未来河南钧瓷会发展得更好。”
刘志钧作品 高足钵
现在河南省艺术大专院校逐步提高了对陶瓷艺术重视,郑州轻工学院率先成立了陶瓷艺术专业,近年又成立了陶瓷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陶瓷艺术研究所,信阳师范学院正在筹建陶瓷艺术研究所,并且有许多艺术院校相继建成烧制陶瓷的窑炉,给学生提供陶瓷学习、创作的平台。河南省陶瓷艺术教育正在大步迈进!
没有沉淀就没有“灵机一动”,缺乏修养就无法“随手挥就”
由于复杂的烧制工序,钧瓷成品率很低。刘志钧在产区时,几乎全天都待在窑炉边,除了吃饭,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一腔热血终成事,满腹艰辛不可说。
刘志钧说,所谓“灵机一动、随手挥就”,对于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是几乎不可能的,灵感是建立在长年累月的修养和学习上的。那些沉积下来的岁月是创造的源泉,是滋养灵感的土地,在艺术创作中弥足珍贵。
志钧盏之坤盏
“我是一个钧瓷匠人,我仍在攀爬这座高山”
刘志钧给自己的定位很简单:一个钧瓷匠人。为了这个简单的定位,刘志钧付诸了常人想象不到的汗水。专注于一件事,并将其做到极致,这本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昔日玩泥巴的少年如今已“五十而知天命”,刘志钧有着高起点、高修养,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创新观念也独树一帜。钧瓷文化的传承,他是前辈,亦是平台;钧瓷创新的探索,他是榜样,亦是伙伴。
有诸多荣誉和头衔的刘志钧,仍保留着对钧瓷技艺谦虚敬畏的态度,他说:“我仍在爬山,仍在探索。”也许艺术的山峰没有人能够“会当凌绝顶”,这攀爬的过程才是刘志钧心中最美妙的事。(作者 贺永召 吴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