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木雕是一种有十分古老历史的艺术形式,古今中外,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能看到有人在雕刻木头,因为就地取材,十分方便。但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发展是不够充分的(比如与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原因在于它的实用性太强,有太多的物质功用上的依附性,想纯粹在艺术表现上“独立”起来,相当困难。
10月28日下午,“真言:周寍 · 刀下的修行”艺术木雕展在觽堂文化智库一莲艺术空间盛大开幕。来自各界的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木雕艺术的升华与未来。
开幕式上,策展人韩映雪向我们介绍了办展的目的。她说,国家最近都在提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认为周寍二十年来,屏蔽外界的干扰,宁心求索艺术之道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从绚烂至极的花火到归于平静的无极,周宁的思维方式和选择刷新了我的观念。和过去中国二十年的社会环境相比,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这些用造型语言阐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作品,无暇,平和,无怨无悔。与他经历过的困顿,磨难,挫折似乎毫无关系而又互成因果,构成强烈的艺术对比。除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是绝佳看点,周宁更是用他作品的系列阐述了他修行的路:结<缘>来到世间,从无序到<造化>建立秩序,修出面对不同种困境的<境界>,最终获得觉者的智与<慧>.观彼路,宽我行。我希望每一位观者都能获得一份对于生命观念的更新。
周寍出生于1969年,与其说是一位艺术家,不如说是一位“求道者”。从年轻时起,他就坚持创作最纯粹的艺术,不以世俗的标准影响自身的创作理念。二十年来,为了屏蔽外界的干扰,周寍隐居于泰山脚下,在山东醇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在乡村幽静的自然环境下,宁心求索着艺术之道。对他而言,艺术更像是一种宗教,值得用全身心的投入和精神去追求其纯粹。
周寍的木雕,完全脱出传统的工艺美术范畴,进入独立的艺术领域。构图随心所欲,行刀痛快淋漓,看不到属于工艺美术中常见的程式和规范,而是充满着自由创造的独立和灵动。在传统工艺木雕中一定会被清除的各种斧迹刀痕在周寍的木雕中全部得到保留,或者毋宁说,这些刻痕本身就是周寍木雕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密密麻麻的痕迹诉说着艺术家感情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浑然天成的纹理中透出一个追求纯粹的求道者的全部精神。
就风格而言,周寍的木雕简洁、内敛、沉静,表现的是他对世间万物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的感悟。因此他的作品干净简练,却经久耐看,具有浓厚的禅意,大量的信息在看似简单的造型之下流动,令人回味无穷。这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周寍的木雕,即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视觉具现。
虽然一直在进行木雕创作,期间作品也在国内外进行过多次展出,但一直到2015年周寍才举办第一次个展。这源于他谦和的个性和低调的行事风格,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他对艺术的严肃态度:在感到自身的思想、精神和艺术境界完全成熟之前,他不愿意用“未完成”的艺术面对世界。他一直在求索艺术的真谛,一种精神上的主题,尽管在技法上已经趋于化境,这一精神主题却一直未能被周寍捕捉到。
一直到2011年,经过长久的反省与积淀,也经过一系列的身心伤痛之后,周寍的思想得到升华,终于在精神层面找到了皈依:传统文化。他开始创作能够阐述“儒释道”传统文化精神核心的木雕作品。四年之后,他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向世界展现他对传统文化的艺术理解;现在,他又一次举办个展,继续前行在以现代艺术形式阐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周寍已经找到了他一直在追寻的精神主题。
二十年的求索历程,浓缩在这一件件的木雕中,它们是周寍发向各位艺术求道者的请柬,邀请大家共同体悟“大道至简”的传统文化魅力。
此次展览将从2017年10月28日持续至2018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