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当我们徜徉在大小城市中你会为会整洁的街道,和衬托在两旁美丽花木赏心悦目,为分布在各个公众共建筑周边市民聚集处的大小广场和绿地上,小孩奔跑玩耍,大人们休闲和交流感到亲切祥和,会为壮丽优美的建筑,各种新穎的形式、功能、装修,感到华美舒适从而为这座城市骄傲,甚至一个小小的餐厅的空间也精心布置,桌椅的样式餐具的形状无一不有艺术因子的介入,生活空间无处不美丽。可回想改革之初的八十年代,我国城市建设仅注重使用功能,建筑式样单调呆板,街头巷尾都是水泥砖瓦的沉闷灰色,艺术也仍然在架上,仅仅三十多年我们的城市就产生了脱胎换骨一跃站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是什么创造出如此神奇的变化?是“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让艺术从殿堂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改变了我们的城市的面貌提高和丰富了市民生活的质量。如今这一学科已成人们生活中不所不在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而习以为常,它已成为一门显学,众多学生竞相选择这个专业,一批批的而学有所成的环境艺术人才正以空前的想象力驾驭着各种技术材料为我们的城市展示出奇妙和惊喜。
冯玉琪教授
冯玉琪教授与夫人杜洙女士 摄于2000年
《祖国》 拱北海关入境大厅 油画 冯玉琪、杜洙 1982-1983年
开放改革初期封闭的状态下,对国外文化很少了解,对在七、八十年代鹊起于西方的“环境艺术”并不知情。而我国在艺术教育上一直奉行艺术为政治服务,以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精英教育,美术学院按照画的种类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几个系培养专业人才,可是到了80年代由于社会转型,渐渐出现人才培养与需要脱节的现象,最先是雕塑和油画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单位而产生分配困难的局面,有些同学就跑到老师这里求助,冯玉琪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为此他多方联系,曾介绍他们到剧团到珠影。记得有位同学讲述自己毕业后的经历:“我到海南岛一个县政府报到,他们问:‘美术学院毕业的人是干什么的呀?’我说:‘会画画’,领导高兴地说:‘那你画一张毛主席像吧’。我干了两三天,一大张画像完成了,大家看后称赞不已,领导说:‘你做的很好,就分配去搞计划生育吧!之后一年多我就天天和妇女主任下乡宣传独生子女政策。”冯听后十分痛心,如何使学生学有所用,怎样开创就业途径,给他深深的困惑。
80年代时文化对外的交流很少,学院图书馆订的几份国外期刊是了解世界艺术思潮的主要窗口,冯玉琪就是从这里发现了这个正在迅速改变西方国家城市面貌的“环境艺术”;它是一种由雕刻家,画家与建筑师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流派及艺术手段,它为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建筑加上彩绘和图案,或者将建筑的某些部位用雕刻加以艺术处理、或在与之关联的部位添加标志性的艺术造型,这就使建筑突破了建材的单一呆板面貌,变得美观亲切,同时也更好的展示了其个性、功能性,便于识别,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城市也因而变得舒适便捷丰富多彩。由于对新的建材、技术的运用以及声、光、水、电、音响及音乐的配合,又营造出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气氛,为城市增加了现代科技和人文素质,市民除获得审美的享受,还可以通过情感的互动、共鸣,加强了心灵的沟通和凝聚力,从而使三度空间的城市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空间,这个新空间被称为第四度空间,即意识化的空间,审美的空间,这就是被西方所称的“环境艺术”或“公共艺术”。
《处处闻啼鸟》 日本福田循环器医院正厅 油画 冯玉琪、杜洙 1988年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放改革和四个现代化的政策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公共设施、旅游场所、宾馆酒家等现代大型建筑纷纷涌现,它们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装饰艺术和环境氛围,北京机场率先绘制了大型壁画,南京中山陵及武汉等城市也有陶板、漆画等形式的壁画以及各种雕塑出现。在广东,油画系也应白天鹅宾馆之邀,为每层大厅画了以广东风景为题材的壁画。学院还承担了中山温泉宾馆的环境装饰,有壁画也有雕塑。但这些壁画仍是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即在建筑上附加油画作品,挂一张大幅画而已,没能与室内环境有机结合,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城市快速的发展商业和旅游业的兴旺,城市环境与建筑逐渐出现多功能多样化的态势已给艺术家提出挑战;怎样积极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全新的理念发展具有实用功能的“环境艺术”,迎上这个高潮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正在为油画系的专业设置单一,油画专业人才社会需要面狭窄而焦虑的时候,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无疑给冯玉琪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他意识到这是艺术为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方向,未来的城市建设高潮正是美术工作者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施展才能做出成绩的广阔天地。一种使命感使他产生了勇气,年纪已过五十的他决心放下从事32年的油画教学,白手起家创建以“环境艺术”为指导思想的“壁画研究室”。他说:“党的三中全会所实行的改革与开放政策,和四化建设的方向给全国人民极大鼓舞,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高校教育出现新的生机,这是我一生中心情最开朗最愉快最想工作也是最有决心和信心取得成效的好时候,我要充分利用退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尽全力为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在既没有可借鉴的教材,没有专门的师资,没有任何设备,冯玉琪毅然白手起家担当起新学科的代头人,在油画系创建了“壁画研究室”。
冯玉琪教授在其与夫人杜洙女士为白天鹅宾馆创作的油画《小鸟天堂》前,1981年
1981年筹备,1982年开始,首先赴全国五大城市考察新型宾馆、旅游场所、公共设施的室内外壁画和装修的新作品、拍照,汇集资料,以及对各院校有关方面的创作和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组织翻译各国有关“环境艺术”的介绍、评论,收集各种刊物书籍上刊登的作品的图片,编撰成《当代国外环境艺术》《当代世界城市公共艺术》等书。这是一个学习理解和研究的过程,也是教材的准备及编撰的过程。学院创办《中国壁画研究》这一学科,得到高教厅的重视,并于1982年获选广东省《65》科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教育年鉴)。
《当代国外环境艺术》 冯玉琪、杜洙编著 1986年 岭南美术出版社
通过三年的准备,对这个新艺术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刻,目标渐渐清晰;这是一个广泛服务于社会关联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用性艺术,它具有多学科、边缘性、交叉性的特点,即集建筑壁画雕塑裝饰工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构思、创作的艺术,这种艺术无论在创作的目的、方法、內容、形式、材料都与学院或油画系目前的教学有很大不同,因此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札实的绘画艺术基本功,还要有对多种学科特别是对建筑学的知识,要在认识和熟悉各种传统和现代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特别是把握运用与之相应的材料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决定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研究生。84年开始招生,84年三名,85年一名,三人为油画系本科毕业,一人为同等学历,目标是壁画专业硕士研究生。
因为壁画专业(环境艺术)是一个有待不断开创的新领域,在既没有专门的师资又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壁画研究室”只能边研究边教学,因此采用研究室带研究生的办法,师生共同探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发壁画新材料与习作并行,创作课紧密配合社会实践。
几十年的油画教学师生们熟悉的只有传统的画室和画架,这个专业用的却不是画架和画布,而是陶瓷、马赛克、金属、玻璃、木材等等,艺术实践不再是用颜料和画笔描绘模特,而是用刀锯斧等不同的工具,凿刻镶嵌…,课室改成了作坊。由于经费不足,不可能配置什么设备,但这并沒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于是因陋就简,就敲敲打打的干了起来。为结合实践,同学纷纷下到陶瓷厂电镀厂,做了不少习作,也有很好的成绩,如入选全国漆画展,国际和平年美展,得奖三次,有四件作品参加国际体育美展。完成环境艺术任务有深圳蛇口海滨公园组合雕塑(钢筋水泥)、海南三亚中国彗星观测站标志(镀铜雕塑)、广州东方乐园壁柱设计、全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设计。冯玉琪也(与杜洙合作)设计了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大厅《五大中医》陶板阴刻壁画及大厅柱子贴面砖的中草药图谱刻画,及中厅灵芝雕塑的喷泉,形成一个整体艺术空间。
学生作品 组合雕塑 深圳蛇口海滨公园 钢筋水泥 陈令璀
学生作品 《图腾之梦》 玻璃钢仿铜 雷振华
《五大名医》 原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大厅 陶版壁画 冯玉琪、杜洙 1988年
1986年5月广东省文化厅为新改建的中山图书馆中庭,决定以《中国书史》为题创作一幅大型壁画进行招标,得知此消息,正在筹划毕业创作的师生们十分兴奋,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首先到图书馆观察建筑及环境,同时查阅和学习史料,从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书籍各历史时期的形态功用,以及中国传统的宫殿、石窟、庙宇、墓室壁画,画像砖石等传统艺术风格。经过反复推敲和构思,最后决定采用横向展开的卷轴式,在庭院式楼房的腰部围一个白色的大理石腰带,这样既可改变大楼立面的形象,壁画艺术又为空间环境创造出丰富的书史知识和艺术的美感。整幅壁画内容按四面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史前至先秦,内容是中国文字的发展以及它的载体,龟甲、石器、青铜器;第二部分汉代至唐宋,从竹木简帛书到纸张的出现;第三部分则是活字版印刷术、宋代已出现木版印刷的书籍;第四部分表现当代书籍发展的新成果。在画面处理上借鉴画像砖石,以及古埃及希腊的壁画。以白色大理石为底,加传统阴线刻,刻线填金色,力求典雅简洁又高贵。方案经过与北京、深圳、广东众多同行竞标最后胜出。在一年的创作过程中师生们不仅几易其稿,力求艺术性与知识性的完美结合,同时亲自下到石场选择石材,同学们自己也参与凿刻加工。1987年,高2米长100米,总面积203平方的大型《中国书史》壁画落成,它环绕在图书馆方形的院落中,给一层层格子式的书库和阅读室下面加了个华美的墙裙,尤如一条玉带,立面变得生动美观,与建筑达到了完美结合。在院中的花木映衬下白色大理石显的特别纯洁宁静,金线刻熠熠生辉,为中庭创造了一个十分幽静的休息空间,当读者阅读疲倦时在此小憩,不仅感受到书香阵阵,也可细细品味壁画的形式和內容之美。大型《中国书史》壁画在当时创下全国之最,其作品的新颖精美获得全国各地的重视和好评,许多报纸给予图文并茂的刊载,电视台也连续几天的播出。在辉煌之后随了研究生的毕业和冯玉琪的退休“壁画研究室”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他所创建的壁画研究室只完成只开风气不为先的历史使命。
《中国书史》 原中山图书馆 壁画 冯玉琪 1987年
《中国书史》 原中山图书馆壁画场景
如今“环境艺术”己成为燎原之势,艺术水平不仅比美于世界各大城市,具有民族风格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而献身于这个事业的不仅有许多院校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而且从事架上绘画的画家也纷纷为城市艺术贡献才华,这是多么美好的形势。当环境艺术已发展得如此壮丽和高水平的作品相比,当年所做出的成绩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不尽想起那最初燃起的星星之火,草已枯萎,火星也已暗去,也许最值得铭记的是冯玉琪当年凭着他对学生的担当,对艺术教育的奉献的那个精神,筚路蓝缕的胆识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