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沙耆经历了一个动荡而变革的大时代,并顽强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和砥砺,他和他的艺术在中国美术界无疑是一个传奇式的特殊个案。
很多人称沙耆为中国的梵高,认为他们在画面追求、情感表达、形象象征等方面有着很多相近的刺痛人心的炽热与疯狂。但每当我回溯他的人生经历,更会联想到挑战亚当斯密“国富论”,引领全球政治、经济新纪元,博弈论的创始人约翰•纳什(John Nash)。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年少成名,都曾受到精神分裂疾病的困扰,最后又都凭借强大的意志,找回抑或是回归了最原本的自我。最后,纳什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沙耆则于晚年凭借纯粹的艺术,闪耀于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星空。这是一个主体人格不断占据主体地位的过程,也是大风大浪之后的大彻大悟。
1939年,沙耆获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
沙耆是在徐悲鸿的推荐下前往比利时留学的,在此之前,他已经过上海美专、杭州艺专以及中央大学艺术系多年的艺术教育,具备了非常扎实的美术基础,也籍此,他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的所有课程,并在毕业时获得美术界不易多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
沙耆1945年在比利时的个展海报
后来他参加了比利时各种展览,曾与毕加索等欧洲一流画家联展,油画《吹笛女》被比利时皇后伊丽莎白收藏,可以讲,那时的沙耆几乎成为比利时家喻户晓的新星。艺评家巴尔杜泽把他比喻为第二个藤田嗣治,认为沙耆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扬名欧洲。
沙耆所书写的诗句
然而就在沙耆在绘画事业上崭露头角之时,却因为精神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在1946年匆匆回国。“万里鹏程路,行行不费时;三年如一日,转瞬即归期。”这是沙耆留学之际父亲送给他临别诗,期待他早日学成归来。“即从比国回故乡,便上浙江做省长”,这是他自己写的诗。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诗句中窥视他的内心,沙耆或许还抱有传统士人衣锦还乡的理想,然而他回国之后所面对的直接现实却是,父亲病逝,妻离子散。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给他的精神造成什么样的冲击?进一步讲,构成他回国原因的精神分裂疾病已经达到何种程度?回国后的冲击又给他的精神带来怎样新的影响?
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单
徐悲鸿闻讯沙耆回国后,随即聘任他为北平艺专的西画系教授。在范迪安的研究中,他在中央美院档案室中找到了带有沙耆名字,1947和1948年度的北平艺专教员名册。更幸运的是连续两年有沙耆签名并盖名章的“应聘书”原件,还依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1946年,第三次回到北京的徐悲鸿已经是一位富有经验和经历的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在他的麾下,已经聚集了吴作人、吕斯百、王临乙、滑田友、李瑞年、宋步云、冯法祀、艾中信、孙宗慰等大批西画名家,但徐悲鸿还是满怀诚挚的邀请沙耆来担任西画教授,其中不乏有对于亲授弟子的偏爱,更多的是沙耆的油画艺术在当时确实拥有不可动摇的时代地位。
而此时的沙耆正处于巨大的悲痛之中,未能北上赴任。他的感情宽度逐渐收缩变为无限的深度,慢慢进入一种自我的状态,或许这是他自我保护与治愈的本能反应。从此他蛰居乡间,几被遗忘,甚至被外界误以为已经消逝。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讲,“人格”是由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的面具,是文化要求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很难去体会沙耆刚回国时所扮演的角色,几十年里,很多人都把他当作“疯子”,不知道他的心里积聚了多少难言的情感,没有倾诉对象的他,唯一传达感情的方式可能也只有艺术了。
晚年创作中的沙耆
从1946年回国到2005年逝世,沙耆的艺术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般以1982年沙耆离开沙村去筹办回国后的首次个展为分界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后一个阶段的作品。多数人认为沙耆在前一阶段的艺术创作基本为空白期,但在沙耆之子沙天行的回忆中,沙耆没有一天放下过手中的画笔,他用各种形式的笔在各种材质上创作出多样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他在当时的《文汇报》等报纸上所画的水墨画。这些有着“红光亮”内容的报纸,绘在上面的却是一幅幅纯艺术画面,而非当时流行的“红光亮”的美术内容,这不得不说是来自沙耆的个案和奇迹,值得后世的美术史家研究。钟涵先生评述沙耆这一段的经历,“不幸这个阶段却成了一个漫长、在伤痛中搏斗的乐章,持续了他整个人生数十年的中段,是在极反常的情况下留下艺术生命的纪录”,这漫长时日的错杂紊乱,又是后一个阶段即晚年时期,得到净化与超越之先的准备。
1983年沙耆画展上的四位老人
(沙耆、沙孟海、竺培农、莫朴)
1982-1983年沙孟海、吴作人为其举办画展,沙耆才重新回到美术界的视野,于他的研究,才像他的作品被逐渐汇集起来,从不同角度点燃起照耀他整个艺术的光芒。的确,在之后的23年里,沙耆的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他最终在艺术中找到了精神的家园,绘画最终成了他在孤独中显现尊严的方式。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倾泻在画布上,融入到色彩中,他的创作,完全变成了他个人心性的情感表达,他将自己所经历的、内心深处藏匿的、以及幻想憧憬的世界全部表现了出来,他活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样。
沙耆塑像
沙耆数十年来鲜为人知,八十年代初示风采,九十年代更如灿星照耀星空,连珠辉映,这就是一部传奇。无求品自高,沙耆发自心灵的艺术,看不到任何技巧的卖弄,扑面而来的只有炽热强烈的情感,这是“不能自已”的产物。诚如水天中先生所言,“许多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都曾论及中国现代艺术原创性的缺乏,确实,我们的各种现代、后现代的风格,往往都处于对西方艺术的追随和模仿,但沙耆的艺术不在此列,沙耆是以自己的生命遭遇来浇灌艺术的人。”但我更坚信,艺术给予了沙耆更多战胜自我并回归自我的力量。
一个纯粹的画家,一个艺术的殉道者,没有任何利益的驱动,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艺术,追随内心,去表现他所想表现的一切。沙耆的出现,让我们体会到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真正深刻的生命体验,成就了饱含精神内容与力量的作品,此次匡时国际联合势象空间举办“天才画家——沙耆艺术展”,意即在此,让更多的后来者看到沙耆澄澈的美丽心灵与创作,在其无限难以诠释的想象空间中,去寻得那一眼可以滋养自己内心的甘泉。
沙耆展览作品精选
沙耆 戏曲人物 49×28.5cm 布面油画 1940年代
沙耆 女神 117×77cm 布面油画 1988年
沙耆 风景 77×67.5cm 布面油画 1989年
沙耆 韩岭雪景 32.5×43cm 布面油画 1986年
沙耆 有鱼的静物 57×65cm 布面油画 1990年
沙耆 虎视 66×45.8cm 布面油画 1992年
沙耆 静物 45.5×55cm 布面油画 1996年
沙耆 鹰蛇图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女人与老虎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偷食禁果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猛虎下山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耄耋图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倒立的鹅 54×77cm 纸本水墨
沙耆 村边孩童 54×77cm 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