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天津美术网讯 何为“造型·表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定义:“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方法很多,笔者把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为十八个字。
“自观看”
“自观看”就是学生自身的观看,是学生主体关照自我内心的观察。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不能用教师的观察代替学生的观察。
表现源于观看,“造型·表现”首先要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教学中,时有教师越俎代庖,包办学生的观看,“自观看”变成了“师观看”。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必须凸显学生主体性,把观看权还给学生,并给学生观看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整体地看、比较地看、立体地看,还有引导学生形式地看。形式原本就存在于自然之中,艺术表现的含义,就是找到恰当的形式语言。形式语言是从物象中升华而来的,面对物象,要体察美感,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形式要素,寻找表现的可能。形式地看其实就是寻找物象的启示,对接过去的经验,进而生发出种种可能。这种对接,这种生发,与观看者个体相关,并因个体的差异而多姿多彩。观看就是找寻,找寻的意义在于未确定,观看之途如果导引太多,就会影响观看的广度和深度,丢失许多感受和发现的机会。美术学习快捷不是好事。
“慢体验”
体验式教学,由于有主体的参与,被教学界普遍接受。体验是美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绘画语言只有与客观物象恰当对位才有生命意义,对物象的体察和内心的感悟是实现这一对位的途径。理想的美术学习应该是观察、感悟、尝试表现、甄选语言的过程,是悟道。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长期的,是“慢体验”,不可能一蹴而就。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倡导“慢体验”,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体验,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满怀期待,适时导引,千万不能为使学生接受得快而过早派送方法。笔者认为,美术学习,“慢体验”比“快接受”更重要,就如吃东西,不经过咀嚼直接下胃,你无法品味食物的滋味,同样,来自于教条的所谓“方法”,如果缺乏体验,你就无法体会到它的深刻性。
绘画的创新通常是对常规的背离和对成法的颠覆,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要肯定由学生个体感受而来的“不一样”的价值,而“慢体验”是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保障。
“真尝试”
尝试是体验的外化过程。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要给学生尝试的时间、空间。不给足够时间,不能犯错的“尝试”都是“伪尝试”。
在美术学习中,主体尝试更多表现在“尝试错误”上,“尝试错误”是美术专业技能形成的基本通道,更是表现语言拓展的主要途径。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运用“尝试错误”理论就是要尊重艺术学习基本规律,重视尝试过程,挖掘尝试错误的教学价值。“尝试错误”的关键是适时纠错和有效干预。主体尝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错误,正确对待和适时纠正错误,有助于学生筛选错误,找到正确的反应,形成联结。要实现有效干预,就要正确地认识“错误”,不应见错就纠,要看出现的错误有没有演化的可能,如果可以利用,我们不妨“将错就错”。教师还要明白不是与老师认知相左的东西都是错误的,要有一定的宽容性,防止扼杀学生艺术个性。
尝试肯定会出现错误,“真尝试”和“伪尝试”主要区别就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要避免学生怕“错误”,教师恨“错误”的教学通病,大胆“真尝试”。
“点设计”
我们倡导“慢体验”,鼓励“真尝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置身事外。相反,对教师的视域宽度,技能高度,文化深度,教学设计的巧度,教学方法的准度等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时间总量有限,教学可以考虑“点设计”的方法,化整为零,把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分解为若干点选项,然后分别与具体题材整合,形成“点设计”微课程。“点设计”简单说就是主题+艺术点选项,这里的+可以是汲取,可以是借鉴,可以是嫁接,也可以是异变。这里的点选项可以是观念,可以是风格,可以是流派,也可以是画家。“点设计”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来构建,比如三潭印月+解构、江南水乡+印象派、水墨静物+林风眠等等,还可以把“点设计”课程系列化,形成课程群。
“逆思维”
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美术学习带给人的最有价值的素养,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本源。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要提供“逆思维”生存土壤,着力培养创新能力。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不能雷同,不相同才是艺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中对待常规成法,应该有两种态度:一是验证、运用; 二是怀疑、颠覆。持验证态度,指向是“可以”,找出处,走进去,进而就是“他为我用”。持怀疑态度,指向是“可能”,知常为反常,了解他人之法,就是为了规避他人之法,寻找属于自己的“不一样”。前者借后者创,两者互补,但从美术学习最终目标看,后者更为重要,它是绘画表现的创新路径。
“正评价”
正因为美术教学中“错误”是有价值,所以我们不能急于否定。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可以采用“正评价”:发展为本,鼓励为主,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多元发展。“正评价”的核心就是包容和鼓励。
“正评价”并非没有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的特征是不唯一。“正评价”价值取向就是要放大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正能量。(作者 吴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