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昨天(12月3日)在位于天津水上公园的水香州书院开展,冯骥才先生现场与读者见面并签售。
水香州书院门前的大红标语“作家大冯又回来了”格外醒目。
天津人心中的作家大冯又回来了!
天津美术网讯 昨天(12月3日)下午,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在位于天津水上公园的水香州书院举行。展览为热心读者自发而成,展出的文学作品版本、手稿、剧本、期刊、杂志、年画、海报、连环画、签名照片、采访稿件、出版建议稿等300余件,全部来自忠实读者们四十年来的收藏。
当天下午,位于水上公园的水香州书院门前人头攒动,一幅崭新的红布标语“作家大冯又回来了”特别醒目。在水香州书院门前徘徊的书迷们每人手中都捧着几本书,甚至是守候着一摞书在寒冷的天气中等待。他们幸福的脸庞上略显焦急,不断的朝着远方的门口张望。是的,他们在等一个人,“才迷”心中的偶像、作家心中的“冯爷”、天津人心中的“大冯”——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
下午3点半,冯骥才先生如约而至。75岁的他依旧风度翩翩、健步如飞。一进门,一位小读者向大作家送上了美丽的献花。
来自内蒙的作家团为“冯爷”献上了蒙古族最高的礼节哈达。
下午3点半,冯骥才先生如约而至。75岁的他依旧风度翩翩、健步如飞。一进门,一位小读者向大作家送上了美丽的献花,来自内蒙的作家团为“冯爷”献上了蒙古族最高的礼节哈达。
自1977年发表处女作《义和拳》开始,冯骥才先生已经在文学的田野里耕耘了四十年。他几乎每年都会出书,有时一年连出好几本,许多作品都反复再版。他的创作之丰产,让读者不禁感叹:“冯先生出书的速度,比我们读书的速度还快!”
十多年来,冯骥才先生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虽然出书不断,但文学上的创作毕竟少了许多,令读者对身为作家的他,有“久别”之感。最近几年,因为年事渐高,冯骥才先生留在书斋里的时间多了些,心底酝酿的文学作品一部接一部冒了出来,读者们大喜过望,奔走相告:“作家大冯又回来了!”也正因此,一些“铁丝”级别的老读者,动念要为冯骥才先生办个展。
水香州书院负责人翟智慧向冯骥才先生介绍展览情况。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水香州书院负责人翟智慧说,冯骥才先生的头衔有很多,他热心文化事业,在我们心中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学者。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才迷”,与“铁丝”级别的“才迷”董达峰先生一起组织了本次展览。展览囊括了冯骥才先生的第一本书到现在最新的一本,覆盖了冯骥才先生四十年中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作。由于受场地的局限,展览只是展出了一小部分。
翟智慧说,举办这样一个小型展览的意义不仅是全国各地“才迷”的一次聚会,更是借用水上公园的一方宝地,践行“全民阅读,书香天津”的文化理念。书籍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书籍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能够培养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是水香州书院的办院宗旨。同时,也是水香州书院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现场,冯骥才先生一边签名,一边与读者们交流互动、合影留念。在等候签名的读者长龙中,不乏从山东、山西、湖北、内蒙等地转正赶来的外地读者。一名来自湖北的“老才迷”告诉记者,得知冯骥才先生今天签售,兴奋的几天都没有睡好。昨晚上乘车抵津,今天一大早就来此等候了。来自内蒙古的包头最美书友会9名成员更是乘飞机一大早到津,专程与冯骥才先生见上一面。包头最美书友会会长、作家水孩儿说,我们不是追星族,他是我们心中的“冯爷”。冯骥才先生是作家的榜样,经常提携我们这样的小辈,为我们写书名,鼓励我们多深入生活搞创作。今天,买了很多“冯爷”的书,回去要精读了。
冯骥才先生特别珍惜每一次与读者见面的机会,尤其是民间自发举办的活动。“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天我在北京王府井逛书店,忽然被一位读者认出来,当即在那儿给满书店的读者签名,签了足有一个半小时,那真是原生态的签名会!还有一次签名会,读者多到把桌子都挤散了。”提起跟读者交流的往事,再看到如今眼前那么多真挚的面庞、热切的目光,他动情地说:四十年了,读者对我依然如此热情,说明天津这块土地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没有读者、没有老百姓的厚爱,也不会有作家。最与老百姓心连心的,还是作家。我想,身为作家,总得把一个时代的精神留在纸上,后代才能知道我们这代人是什么样的。
冯骥才先生为读者签名,“铁丝级才迷”董达峰在现场热心服务。
冯骥才先生将与读者的见面签字活动比作成为“马拉松赛”。他说,“当坐定签字一个半小时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假性疲劳期,当坚持挺过这段疲劳期后,还能继续签下去。”而本次签售活动足足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签了上千本书,远远超过了主办方的预料。年过七旬的冯骥才先生其实已经很疲惫了,但他说:“每次我都会坚持签到最后一名读者,最后一本书。毕竟读者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我必须把心尽到家,再跟大伙儿拱手告别。”
时间一秒一秒的划过,人群在一点一点的减少,当最后一位读者怀抱书籍满意而归时,她对记者说:“这些书令人流连,充满着时代的烙印,伴随着我人生大部分的岁月。”当得知展览将展至2018年1月6日时,她显然有些过于兴奋:“太好了,我还要找机会再来看看。”
话毕回首,一轮圆月已高悬当空。(刘俊苍)
冯骥才先生被读者们围在中间。
小读者自幼习画,现场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给冯骥才先生。冯骥才连声说“好!好!好!”。
冯骥才先生为小读者签名。
小读者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寿比南山”送给冯骥才先生。
水香州书院负责人翟智慧将著名画家邓家驹先生珍藏的书请冯骥才签名。冯骥才欣然接受,并不断询问邓老近况。
冯骥才先生在现场与读者交谈。
冯骥才先生与水香州书院成员在一起。
冯骥才先生与包头最美书友会成员在一起。
冯骥才与水香州书院院长赵学娟、翟智慧在一起。
签售已毕,临别之时,冯骥才先生与读者交谈。
水香州书院负责人翟智慧接受天津美术网专访。
“才迷”读者们在现场。
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现场。
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现场。
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现场。
小读者们手捧着书等候签名。
两位读者在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