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935年8月,21岁的陈玲娟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每逢周末,林风眠校长常邀请大家去他的旅所做客,介绍自家珍藏的中外作品。
83年过去了,陈玲娟今年105岁,是目前中国美院校友中最年长的。昨天上午,中国美术学院将这位老校友的儿子请到了杭州南山路的美院美术馆,他带来的还有母亲80多年前的珍藏。
“艺校健儿,齐挥毫横扫!艺校健儿,齐抡锤痛敲!要把亚东艺坛重造,要把艺光遍地耀!”
陈玲娟的儿子说,前一晚,母亲正在写开幕致辞,突然就完整地唱出了这首国立艺术院的校歌。
昨天,《世纪同心——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展》在美院美术馆开幕,这是中国美院美术馆自1935年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特展。它所呈现的,不仅是美院90年的成就与面貌,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特质。
有多少名家大师与美院相关?只要你想得到,便能在这个展览中找到。展览至3月30日闭幕。
观众席上,白发苍苍的校友们静静端坐。随着台上嘉宾的讲述,他们变成了年轻时的样子——在林风眠的客厅与他对谈阿波罗精神与中国文艺复兴;坐在潘天寿身边学如何画墨梅与山石;在社刊上翻译波德莱尔的诗歌;或是在一个春日悠长的午后,翻过孤山,去听同学艾青朗诵他新写的诗……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近现代艺术理想的集体回忆与鼓荡。
1928年4月9日,实践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理念的国立艺术院在西子湖畔举办了开学典礼。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之一便是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论”的手稿(复制件),以及蔡元培出席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和他写给林风眠的信。
还有老校长潘天寿和他的学生们在作品互动中的历史与温情。“艺术摇篮”展厅中,教学场景照片、教师课徒稿(老师教学示范用的手稿)与学生上课习作相对照,直观复现了当年艺术历史和教学实验。
展区一侧,还有赵无极留给毕业学生的寄语,钢笔字墨迹犹新;艾青为母校写的“人才辈出”和吴冠中写的“母校万岁”,对挂一起,像是两个笑容天真的年轻人相对而坐。
漫步其间,近现代美术的师生传承脉络变得清晰可见,大师们变成了那个最亲切的老先生。
这场展览,除了艺术摇篮,还有设名师典存、湖山望境、桃李成蹊三个板块,共展出馆藏作品200余件,以及部分手稿、文献,囊括美院建校90年来师生捐赠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
而今的中国美术学院,典藏中最系统的就属近现代中国画名家大师作品收藏,如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陆俨少的作品皆在收藏之列。油画家颜文樑、倪贻德,版画家力群、彦涵、吴凡等人的作品,也有丰富收藏。
想起1919年,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中不要忘了美育》中所说:“将来若能将湖滨一带,拨归艺大管辖,加以整理,设立美术馆,音乐院,剧场等,成为艺术之区,影响于社会艺术前途,岂不深且远耶!”
这个展览,正是对蔡先生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