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4月伊始,上海徐悲鸿艺术中心举办了一起极具当代感的钢笔画展。作者底谓先生是一位长期在绘画艺术与宏观哲学之间穿行的思想家。展览别开生面地由底谓先生《穿越西方美术史——读懂梵高》的演讲拉开帷幕,没有领导致辞,没有名家站台,整个展场充满了学术交流的气氛。
底谓先生
底谓早期师从徐悲鸿、吴作人、齐白石等著名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央美院创办者之一的靳之林教授学习绘画。读大学期间由美学深入至哲学,并历30年研究撰写了阐述自己世界观的哲学著作《万物中介律》,提出了“惰性动力原理”、“惯性/共享思维神经结构”、“四维时空逻辑”及“超时空创造性逻辑”等诸多颇具开拓价值的哲学命题。在艺术上,他认为:“绘画固然以‘美’为先,‘吸引眼球’当然十分必要;但仅仅‘吸引眼球’还是低端的,因为人是智慧型动物,高端的艺术必须‘撞击心灵’。而要做到‘撞击心灵’,就得为艺术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许正因出于这一理念,底谓常常能用钢笔这一平凡的绘画工具,匪夷所思地一次次打开读者们的心灵!
著名策展人周建先生评价:“自从钢笔成为人类主要书写工具后,一百多年来,钢笔绘画就始终以其良好的写实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画家记录生活、小说插图、报刊装饰的最佳形式之一。然而,钢笔画到了思想家底谓的手里,才真正展示出其深刻的精神渗透力和强烈的心灵撞击力!这也正是本次交流展的精髓所在。
据悉,本次第二届《两极穿行者》底谓钢笔画艺术交流展,共展出《天边的旋律》《独自也疯狂》《心中有个理想》等20余幅“寄情主义”钢笔画,和《精神的餐桌》《浪漫的多引力空间》《走出天界的大门》《境界桎梏》《生物科技时代》等30余幅“本体主义”钢笔画。底谓认为:“形而下”的写实寄情艺术与“形而上”的理性本体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的必须品,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心灵交流方式之别。难怪,所有参观者对底谓那些脍炙人口的极品之作,都有一种动心动情、脑洞大开的感觉!这是自上世纪后期,西方“当代艺术”冲刷东方艺术理念以来,东方艺术家开始理性崛起的具体展示,值得学界给予关注与思考。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1)老书记(2015) 底谓作
Old Secretary(2015)By Diwey
2)那些没有情人节的岁月(2015) 底谓作
That Time without Valentine's Day.(2015)By Diwey
3)别担心,有我在(2015) 底谓作
Don't Worry, I'm Here.(2015)By Diwey
4)他,从来没有离去(2016) 底谓作
He Never Left.(2016)By Diwey
5)一代天骄(2015) 底谓作
One Generation of Great Men.(2015)By Diwey
6)独自也疯狂(2015) 底谓作
It's Crazy to be Alone.(2015)By Diwey
7)不朽的目光(2018) 底谓作
Immortal Eyes.(2018)By Diwey
8)天沐(2017) 底谓作
The Bath in The Sunshine(2017)By Diwey
9)牵着脖子走(2015) 底谓作
Walk by stringed along.(2015)By Diwey
底 谓:著名的画家和哲学家,早年拜师于徐悲鸿、吴作人等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央美院创办者之一的靳之林教授门下,学习法国印象派和俄罗斯画派的素描、水粉及油画。于延安插队期间创作的《〈白毛女〉在延安》入选全国农民画展。1977年起于河西走廊服兵役期间,创作了《冲上去》、《小憩》等大量现实主义军旅生活速写及油画作品,并发表于军队报刊。读大学期间,在探索美学理念的过程中,对世界哲学的现状提出诸多疑问,并开始了30余年的哲学研究和著述。1985年退役后,长期从事书稿文字编辑工作,撰写并插图出版了《禅话与商机》(上海古籍出版社)、动漫文学脚本《蓝湖英雄》(远东出版社)、《上海摊上的万国风情》(学苑出版社)等著作,2013年,他历30年所研究写作的极具开拓价值的哲学论著《万物中介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撰写了《做客于三千年前》、《中国人是怎样的人》、《俗大乃雅》等数十篇散文、议论文,先后于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2014年应邀在《新闻晨报》开设了《一把钥匙》艺术评论专栏,介绍世界绘画史及现当代绘画艺术。先后做客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开设西方艺术史知识视频讲座。此外,底谓先生还创作了《两条垂直的视平线》、《虚拟文明》、《磁场》、《三重生》、《彼此穿越的时空》、《天问》和《超时空创造性逻辑》、《欢乐颂》等诸多油画作品;提出了“精神优先”的艺术创作理念,认为“形而下的寄情写实”与“形而上的哲理表现”并重,开创了“本体主义”的油画艺术形式。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两极穿行者》个人画展,并连续五届参加“两岸艺术新天地论坛”。其作品先后被德国、法国、美国、比利时、荷兰、台湾、香港及国内诸多藏家所收藏,并被誉为“当代的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