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参与开幕的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春雨潇潇,泽被万物。2018年4月13日,“特色·融汇——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特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的五位成员——中国美术馆、南非Iziko博物馆联盟、巴西国家美术馆、俄罗斯国家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和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共选取了62件最能体现本国美术文化精髓的经典藏品,为观众展示了不同文明积淀中的艺术风貌和民族精神。展览得到了四个金砖国家驻华和中国驻其他金砖国家大使馆的全力支持。
五位美术馆馆长为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揭幕
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作为多边合作和紧密交流的平台,在2017年7月的第二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期间签署的《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意向书》后得以建立。在本次展览开幕的前一天,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论坛”上选举出了联盟的秘书长,该职位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该联盟各馆的经典作品将通过展览的方式形成持续性的深入交流和互动的良好工作机制,各国还会互派艺术家进行长期驻留创作项目。据了解,明年的美术馆联盟论坛和主题展览将在印度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致开幕辞
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开幕辞
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阿德维塔·查兰·吉阿达纳雅克致开幕辞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开创了金砖国家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希望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今后能给国家间的广泛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辞中认为,五国展出的作品虽然在题材和表现意味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美丽而分明的,这体现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馆长阿德维塔·查兰·吉阿达纳雅克在致辞中说: “只要我们的根系紧紧相连,我们也会理解彼此的艺术,也能够面对未来的一切可能”。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形神兼备的写意精神
中国美术馆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于非闇、潘天寿、陈大羽、饶宗颐、吴冠中、刘巨德创作的9件水墨画作品和吴为山创作的一件雕塑作品展示出中国美术中的写意精神,选取了诸位艺术家以赞美和平、表现中华文化传统为题材的作品。荷花谐音为“和”,又蕴含了高洁的生命品格,与鸽子都是展出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如齐白石1952年创作的《和平万年》,于非闇在上世纪50年代所画的《牡丹鹁鸽》中,牡丹象征繁盛,鹁鸽代表和平,寄托了对新中国的美好祝福。吴昌硕的《芰荷香》展现了书写性的用笔,营造了水墨画在线,面的结构关系,用墨的浓淡表现了色彩和空间的区别。吴为山的雕塑作品《空谷有音》塑造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骑牛出关的情景。老子主张的“虚怀若谷”,“上善若水”所阐释的是谦虚接纳、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理念。而 “道法自然”又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相联系。
《和平万年》齐白石 纸本水墨设色 69cm×33cm 1952年
《露气》潘天寿 纸本水墨设色 130cm×154cm 1958年
《空谷有音——老子出关》吴为山 青铜 74cm×93cm×33cm 2012年
南非Iziko博物馆联盟:远古与当代的生命
南非Iziko博物馆联盟将社会史,艺术史和自然史结合起来展现给大众。旨在歌颂先人留下来的遗产,同时为后代,为一个已经摆脱旧时枷锁的社会创造新的历史遗产。它们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数千年前古人的绘画和雕刻,也展现了当代南非艺术家用多元的表达抒发对所处社会发展状况的态度,重在突出新余旧的对比,展现在多元且古老的南非社会中,传统、精神与文化因素的碰撞,以及与现当代作品的融合是展览的亮点。在2000多年前的鸵鸟纹样和纹饰鸵鸟蛋壳之后,艺术家又沿着这种脉络创作出《诺齐瓶》、《叶脉瓶》等现代陶器,在展出的平面绘画《渔民收网》中画家基于岩画中的图案和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而早在1865年创作的水彩《岩画复刻》便体现了后代人对原始艺术的强烈共鸣。岩画艺术在南非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遗产,构成了南非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部分。抵抗派艺术家威利·贝斯特借《失踪的孩子们》表达对暴力,社会不公正现象和贫困的反抗。《达喀尔的两个阿拉伯人》则展现了在南非最被推崇的肖像画家伊尔玛·斯特恩用敏感的造型和笔触表现了非洲人的精神风貌。
据推测可能是南非科伊桑人所作的鸵鸟纹样石刻,20cm×20cm 约2000多年前
《渔民收网》瓦尔特·巴蒂斯 布面油画 81.5cm×102cm 1955年
《达喀尔的两个阿拉伯人》 伊尔玛·斯特恩 布面油画 95cm×76cm 1938年
巴西国家美术馆:多元文化的熔炉
此次展览中选出的巴西作品展现了巴西艺术多元化的风采,也体现了巴西艺术家独立的表达方式。所有在这里展出的巴西作品都是在21世纪创作的,并且这7位艺术家如今都在世并非常活跃。维克·穆尼斯的《我等待,临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的拼图》向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和英国摄影师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致敬,显示了作为西方文明一部分的巴西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艺术家班菲用日本的和纸制作的作品体现了巴西熔炉中的亚洲遗产,加雷诺的《华尔兹》融入了巴西北部传统物品的形态,克劳迪娅·加瓜里贝的《当我看见系列》彩色洗印摄影以极富冲击力的尺寸直接展现了巴西热带雨林旺盛的生命力。查普的抽象绘画展示了巴西文化中热烈,阳光的一面。阿丰索·托斯特在中国游学期间采集了河北农村的自制农具,并在这些器物的握把上做雕刻。参展的巴西艺术家们都擅长运用色彩和多种媒介来制作作品,他们的眼光早已投射到世界其他地区多彩的文化当中。
《华尔兹》弗朗西斯科·加雷诺 木板油画 110cm×80cm 2001年
《我等待,临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的拼图》维克·穆尼斯 彩色C-print 2004年
《工作室系列 AT6597》阿丰索·托斯特 木材,金属 尺寸可变 2017年
俄罗斯国家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悠远的东方民族
俄罗斯国家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18年,是俄罗斯唯一一家专门收藏,研究和推广东方国家和民族艺术作品的博物馆。曾经有一批俄罗斯艺术家在游历东方时被那里的传统文化艺术所吸引,他们带来的作品反映了俄罗斯对东方民族艺术体验的关注,也保留了世纪之交古老传统与巨变并存的生活。廖里赫用深沉朴厚的笔触和色彩描绘了来自俄罗斯东方民族的传说和劳动场景。《造船》以土黄和土红为基调,使得造船工人与被造的船都蕴含着从远古土地中喷薄而发的凝重和生命力。艺术家马泽尔同样是用深沉的暖色和提炼后的造型描绘对中亚民族劳顿一天后的社群景象。托马耶夫的雕塑作品《期待》用质地粗糙的石灰岩和简洁概括的造型表现出东方民族内心的精神信仰——那种具有漫长历史传统的无声的信仰,沉静中蕴含着力量。古尔金的《别卢哈山》描绘的是位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阿尔泰山脉的主峰,画家用娴熟的俄罗斯风景画技巧将阳光映照雪山的时刻表现得犹如幻境。
《造船》N.K.廖里赫 布面油画 106cm×141.5cm 1903年
《土库曼的工作日,天色正晚》 R.马泽尔 硬纸板画,水粉颜料 47.3cm×65cm 1929年
《期待》D.V.托马耶夫 石灰岩 61cm×28cm×20cm 1987年
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人与自然
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拥有印度现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藏品。本次展览独特地展现了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带来了艺术家拜尔斯沃·森的一组水彩风景作品。作品的尺幅如同卡片般大小,观众需要使用现场提供的放大镜来细细欣赏。他受孟加拉画派的熏陶,着眼于小处,描绘了胸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变化多端的地形和环境,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小卡纸上完成,其所展现的空间层次和细节与大幅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文学的深入钻研和浓厚兴趣为这些景观画作增添了诗情画意。大量使用扫刷的笔触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光辉和气氛。他的作品也分为四个主题:给风景赋予神性的“自然的壮丽”、描绘吟游诗人的“探索者”、描绘修道院的“神圣的居所”以及“生活的韵律”,寄托了画家向往家庭和田园生活的理想主义情怀。细致的描绘本身就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无限虔诚,同样,观众透过微观的方式,才能进入一种深度的状态,与作品中构造的自然之魂相对话。
《宾纳拉西山中的哈努曼神庙》 拜尔斯沃·森 纸上水彩 蛋彩,5.5cm×8.5cm 作品编号:1951
《晨雾》 拜尔斯沃·森 纸上水彩 蛋彩,5.5cm×8.5cm 作品编号:1905
《顿悟》 拜尔斯沃·森 纸上水彩 蛋彩,5.5cm×8.5cm 作品编号:1916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我坚信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在“文明互鉴”的大背景下,金砖五国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和征集的作品,以彰显不同国家的文化形态和思想样式,最终达到品鉴,交流,观摩共赏。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22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