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研讨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5月2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主办的“士林典藏:文房木作小件的典范价值”学术研讨会暨《士林典藏——稀见木作小文房》新书发布会在央美举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士林典藏》作者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中国古家具收藏家、研究学者柯惕思(Curtis Evarts),中国古家具收藏先行者蒋念慈,古家具研究者、鉴定修复专家张金华作为发言嘉宾,就“文房木作小件的典范价值”进行研讨。著名主持人窦文涛担任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主持,来自收藏界的专家和爱好者近四百人济济一堂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士林典藏》中文版封面
明清家具曾屡屡刮起海内外收藏之风,而作为这些家具配件的木作文房小件吸引人们的目光却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在中国古典家具交易的黄金时期,它们只是交易中的添头或是作为吸引新入市的买家投身家具收藏的“甜头”,这类器物购买者多,收藏者却少之又少,研究者也极少。
2014年,马科斯将其二十年间经手、研究的珍稀木作小件整理出版了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图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圈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国内市场曾一段时间供不应求。2018年,佳作书局联合文物出版社将《士林典藏》引入中国。作为一家专注于东西方艺术书籍传播的专业书店,书局耗时3年,邀请专业译者、编辑、设计师参与,并不惜工本在比利时印刷,力求将《士林典藏》中文版打造成一部经典著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致辞
研讨会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代表美术馆和张子康馆长开场致辞。他表示,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与过去产生了巨大变化,已然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过去文人的生活面貌。而马科斯,这位来自文化界、收藏界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染多年的国际友人却通过他的《士林典藏》向我们集中展示了文房小件之美,也重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这本书的出版以及发布是将失去的传统,失去的文化带到我们面前。”
马科斯讲述《士林典藏》的诞生
作者马科斯首先对出品方佳作书局和其他合作机构的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士林典藏》诞生于他对这些非凡物件一生的喜爱,这本书关注文房小件的历史和美学背景以及它们被使用的原初情境。为此,他在书籍的设计、色彩、材质上都倾注了许多心血,运用了很多摄影、中国画、建筑细节,在视觉和叙述上构建了“赏古”、“自然之气”、“仕女名妓”、“无常之时”以及“皇家内廷”五个书房。马科斯认为文房小件是“文人生活方式”在现代的遗存,现代东西方人正越来越意识到它们的价值,通过它们为现代生活注入古代文人的精神。
窦文涛主持开场,幽默睿智的主持风格为研讨会带来惊喜不断
嘉宾听众
研讨会由窦文涛先生担任嘉宾主持,他的幽默睿智以及对文房的认识让整个研讨会惊喜不断,亦令听众意犹未尽。围绕马科斯先生设定的话题,研讨会嘉宾各抒己见,从各自擅长和钻研的领域分享了对文房木作小件的喜爱及学术建树。
海岩发言
文人小件有多重要?海岩从一位藏家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房的细节更能集中体现中国文人的特质,呈现君子之道。它们承载了古代文人的意念、灵魂和情趣。”同时,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海岩认为,中国的文化粘性很强而且文脉非常连续——民族的延续是文化的延续,而文化的延续是每个人趣味的延续,这种情趣的认同最终汇集成文化精神的情趣。“对于文房小件的研究,在全球化和商业社会的冲击下接续了中国的现代和古代。现今收藏界对小件的需求增长,也体现的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高峰的追摹。这种回溯和追寻是一种功德。”
张金华发言
张金华结合自身对于文玩研究和修缮的专业领域,讲述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征。他认为小型文房件和大型家具的生产形式有一定区别,有很多文人自己参与到制作之中,但仍可以从地方材质、制作工艺,甚至从粘合剂的角度去区分文玩小件的地域特征。随着细节研究的推进,人们还可以从考古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尹吉男教授发言
谈及古今审美的继承和变革,尹吉男教授认为,古典语境已经终结,只是器物仍然留存。“他们承载了我们对于历史和古典的想象。”“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境的当下,精致的文言文已成往事。简体字的古文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假的古文’,这就如同拉丁语和当代英语一样,它造成了一种'想象的对照关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精致性不断丧失的过程。这是奢侈手作与工业产品的不同,但是当今我们对真正的文房物件研究,仍不失为对古代世界的追寻和探索。”
柯惕思先生分享收藏心得
柯惕思先生分享了他收藏物件的一些心得。流畅的线条、温润的手感、木料特殊的光泽,以及独特的榫卯结构是尤为吸引的。而且越是素雅的东西越难得,因为比如黄花梨这种木料,本身就有优美的纹路,如果有雕刻而又与纹路不协调,反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蒋念慈先生发言
蒋念慈讲述了自己对近三十年来古典家具文玩收藏趋势的观察。二三十年前,文玩小件还被包含在“杂项”内,属于小众收藏领域。而80年代,中国古典器物向海外输出的过程中经历了认知和梳理的过程,这也体现在了《士林典藏》收录的文房小件上。现在人们逐渐开始挑选具有特殊形状、特殊材质的精品。之后,人们对器件身上复杂的工艺、独特的材料、传统的寓意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蒋念慈认为小件的价格体现着制作工艺的难度,也是它经历历史淘刷后的证明。
观众提问环节
马科斯为读者签名
正如马科斯在书的前言中所述:“明和清初,奢靡享乐之风大盛,世人多看重名匠之作,装饰虚张浮夸。那些朴实的佚名匠人制作的精彩文房小件,置于书房之中,抵消了世间的浮华之风。它们置于画案书桌,是保卫人们文化和审美的最后堡垒,而此种文人之‘道’,正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立足基石。”
本次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愉快的现场抽奖环节中结束,而马科斯和他的《士林典藏》亦成为众多专家及读者的学术参考,成为当下语境中回溯文人精神,研学文房小件的经典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