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七月正值年中,广东美术馆将推出四大独立策划的展览,开启更丰富精彩的下半年。此次推出的展览在总体策划上形成完整的内在逻辑,使之在平行关系中展现中西方当代艺术间的对话与交流,并且从不同面向中梳理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表现和拓展,展览将于七月初陆续开幕,敬请垂注。
即将展出:
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
时 间:2018.07.06– 08.14
学术主持:王绍强
策展人:艾墨思 何金芳
“何为形式?”西方抽象艺术家一直在扪心自问这个关乎自我意识的问题。二战后,关于绘画的事情开始被重新思考。欧洲及美国的现代派打破了绘画的“框子”,享受着可以用于艺术的一切材料实验。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也开始被艺术家质疑,他们不断探寻各种艺术手段。逐渐在绘画中愈少明确指向性、愈多抽象性的艺术创作手段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艺术家的每一个选择:选用的材质、呈现的形态、如何布展等等,都演变成为了艺术中极为本质的问题。
关于对“何为形式?”的思考,一方面是绘画艺术自身对进一步自由表达的探索,希望能够抽象出一种超越语言障碍并直指人心的国际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它敦促着绘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创作。而当艺术作品成为客体存在时,其材质或多或少都会被谈论。正如当电子媒介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新图像与人之间的沟通时,艺术也成了信息的传递者。抽象艺术本身及其自身材质的应用,大大拓宽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而这一发展对艺术空间亦呈现了强势的影响——展览空间必须对抽象艺术日渐增长的需求做出回应,它不能再仅限于成为“白盒子”,而要追随艺术家在“颜色”、“空间”、“平面”这三个维度中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的创造”的提案展将为公众引荐一组当今德国代表性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形式开展自己探寻着“颜色”、“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同时为中国观众呈现在西方艺术史的视野中,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百家争鸣的艺术立场以及艺术形式的创造与发展所串连的艺术史书。
△艾稞曼 / 狂野森林 / 540 x 260 cm / 布面油画 / 2012年
本杰明·阿普尔 / 将桌子放置在角落 81 / 200 x 300 cm / 布面油画 / 2018年
△托马斯•塞比茨 / 纸浆 / 130 x 170 cm /布面油画,乙烯,彩色马克笔 / 2017年
△卡佳•施特龙茨 /当下落时展开 / 177 x 127.5 x 5 cm / 纸浆画 / 2017年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时间:2018.07.01—07.22
学术主持:王绍强
策展人:孙晓枫
学术顾问:朱友舟
“笔墨纸砚”作为中国古老的书写与艺术创作的工具,被誉为“文房四宝”或是“文房四侯”,成为一种特有的格式。本次展览从“笔墨纸砚”着眼,意在通过水墨这一艺术形式的物质性问题,探讨传统文人工具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生命力与潜在可能。
当代水墨作品之“完成”,同其他当代艺术一样,不仅在于艺术家之创作,还在于观众、藏家之观看、评论乃至收藏。因此,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不仅有史金淞、郭工、武艺、靳卫红、王犁、秦艾、单鼎凯、秦修平、施立刚、鲁大东等当代水墨、书法的实践者,还有文人工具的制作者,如李小平、贡斌、伦少国等工艺家,同时向刘山、林瑞毅等藏家、机构借展了文人空间的物件及陈设,将文人书房整体场景置于美术馆当代水墨的展览空间中,试图呈现一个鲜活的、行进中的当代文人生活之完整场域。
本次展览通过“笔墨纸砚”将“当代水墨”的探讨延伸到物质文化及日常空间,揭示“当代水墨”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象牙塔中的书面学术问题,它还真正活在当代文人、艺术家、收藏家运用“笔墨纸砚”物质文化进行创作、生活、审美的日常空间之中。
△ 武艺绘,肖飞刻 / 先贤像传:吴历像 / 22cm×34cm / 2018年
△ 靳卫红 / 沉醉 / 69x34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秦艾 / 堂庭之山 / 纸本水墨 / 99x189cm / 2017年
△沈勤 / 仿宋山水 1711 / 97x174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万川曾映月——四人“风景”研究展
时间:2018.07.03—07.22
展览总监:王绍强
策展人:樊林
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与家国情感相关联的风景创作。本展览的四位参展艺术家洪磊、胡介鸣、倪军、杨国辛,多年的创作从不同的个人文化体验出发涉及“风景”,挖掘深层文化记忆,通过观看他们的作品建立视觉文化与社会生活、江河山川之间的纽带,获得更多关于山水、景观的自觉与独立体验。
展览将从“风景与文化”“风景与记忆”“风景的‘人造’可能”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自然是给定的,文化源自建构,在这个链条上,新的艺术语言如何面对“风景”主题本身的活力、自创性,强调非自然主义的结构,着重于自然与文化的连续性,都很值得讨论。四位艺术家多年的文化实践,将“风景”创作从旧有的类型框架里推送到了当代艺术所面对的,也是每一个文明都面对的深层危机里讨论。这才是这批风景创作最令人着迷的启示。观看这样的“风景”,其实就是认知我们本身。凭借的不仅仅是视觉经验,记忆才是终极价值。
研究中,我们希望在考察“风景”的认知主体和机制的同时,依然讲述人们对风景的迷恋本身。在观照自然、山水甚至人造景观的问题上,依然能够紧扣人类认知和感受自己的生活世界,那些曾经美好的本土意象和他文化的解读方式,最终回归到人类自身的情感、审美、心灵。
△洪磊 /《茶农阿宽的下午》/ 影像 / 尺寸可变 / 2018年
△胡介鸣 /《手系列之一 间隙》/ 摄影 / 50cm×70cm / 1999年
△倪军 /《量子无踪》/ 布面油画 / 20cm×40cm / 2014年
△杨国辛 / 《传说-江南001》/ 综合材料 / 92cm×85cm / 2016年
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第四回:人与大地——李宁当代水墨叙事展
时 间:2018.07.04—07.21
总策划:王绍强
策 展人:皮道坚
出身于中央美院壁画系的李宁将水墨媒介的随机滲化特质从传统绘画的书写性笔墨规范中解放出来,创造出变幻闪烁幽暗微明的光影,赋予作品难以言说的神秘的氛围。此一融汇中西古今的画法,令李宁对风景、人物、房舍乃至器具的描绘无古无今、不中不西,或说是亦古亦今、无问东西。李宁的当代水墨叙事沁透着莫名的孤独感和悲剧意识,其叙事逻辑和叙事维度引人入胜:当下个体的真实生命体验是李宁当代水墨叙事的精神指向,其作品的孤独感根植于当代文化语境,是个体生命精神状态、生命内涵的坦诚流露,它来自我们每个人此时、此地、此在的真实生活。李宁的水墨性表达亦因此而有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和鲜明的现实指涉性,弥漫着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可以满世界挥发的艺术气息。李宁的水墨叙事逻辑是历史、现实与方法论的统一,在当代水墨叙事的“天、地、人”三个维度之中,李宁更加在意的是人与大地的维度。
本次“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四回,将 展出李宁从2013年至今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笔记系列、破碎系列、林中路系列。
△林中路七十一 / 138x68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林中路五十八 / 68x70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林中路四十三 / 76x47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林中路四十一 / 68x70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