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唐代壁画是令人惊艳的存在,置身其中,宛若穿越回旧时皇室和贵族生活,有优雅自然宁静,也有历史风云和波折故事。去年燃爆的网红节目《国家宝藏》中,观众一睹了懿德太子阙楼仪仗图的皇家威仪,折服于大唐的昂扬国威。其实,这仅仅是陕历博馆藏唐代壁画的冰山一角。
真正走进唐代壁画珍品馆,可以看到温柔的仕女、典雅的建筑、贵族生活中的乐舞、礼仪、马球等丰富的图像。可以强烈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人文景象和盛世繁华。
考古发现,壁画自西周便存在,历代不绝,唐代为最,后渐式微。分为墓葬壁画、石窟壁画和建筑壁画。陕历博所藏以唐墓葬壁画为主,现存有保存数量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李寿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14座墓葬的近600幅、约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所收藏的唐墓壁画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现状之好而又具有比较完整的序列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些壁画有97幅展示于《唐代壁画珍品馆》内,其中有5件组18幅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确定为国宝级文物。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唐代壁画珍品馆》。壁画馆是与意大利合作建成,2003年9月中意两国开始签订备忘录,2007年动工并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800米,展柜全部从意大利购买,可以有效地控制温湿度。展出的展品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等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
陕历博副馆长程旭是壁画研究专家,他将这些墓葬壁画大致分为了7大类:神灵世界,威严壮观的皇家礼仪,世俗生活,建筑类,艺术类,民族往来,星象。并认为:“从现有考古资料看,绘有壁画的唐墓墓主人品序一般在四品以上,均属于唐王朝的高级勋贵,包括著名的文臣武将、皇亲国戚以及重要的外藩臣属等。墓葬的年代跨越了初、盛、中、晚唐各时期,大多有墓志纪年,基本构成了唐代墓室壁画总体面貌的实物系列。可以说,唐墓壁画以图像的形式诠释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唐代社会史的百科全书。”
同时,程旭副馆长总结出在墓葬中绘制壁画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装饰,美化墓葬环境;二是希望墓主人在阴间世界继续享有美好生活;三是趋厌避胜,镇墓辟邪;四是隐晦表达墓主人的宗教倾向。
“图像版墓志铭”
因壁画遵循“事死如生”的原则,规格与墓主人地位匹配,墓葬壁画也被称作“图像版墓志铭”,陕历博壁画修复基地的王佳老师这样告诉雅昌艺术网。他就是《国家宝藏》中出现的那支年轻的壁画修复师队伍中的一员。王佳老师和陕历博研究员蔡昌林老师一起为我和陕西国画院院刊主编徐华导览了唐代壁画珍品展,并对壁画作品做了专业详尽解读。蔡老师热爱文博事业多年,对壁画情有独钟,他沉醉于这些千年前的惊世珍品,并对它们如数家珍。
在进入真正的壁画展区前,我们会率先看到一巨幅作品,内容多为壁画元素。“这是原陕历博副馆长、原陕西省美协副主席、画家方鄂秦作品、由秦绣工艺完成”,王佳老师介绍,“作品最早是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展出的,一直到八九十年代陕西厅改造,画还回陕西省政府,省政府将其拨给了陕西文物局,最终又交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作品里面有很多形象都是壁画中比较常见的。秦绣工艺非常能体现陕西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温湿度适宜的壁画展厅,便正式进入了安静的、千年前的繁华世界。蔡昌林老师曾在2011年《唐代壁画的研读与欣赏》一文中提到过中国古代壁画的起源:考古所见最早的墓葬壁画是1979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公社君谊大队杨家堡村西周4号墓中的发现,从墓底四壁白色的菱形几何图案可知,墓葬装饰源于居室装饰,墓葬壁画与建筑壁画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蔡老师表示:“唐代王亲贵族对死后的墓葬竭尽全力美化。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往往决定着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以及壁画内容。”
唐朝西安作为京畿,周围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壁画。在全国也是最多、最精彩的,大多保存于陕历博。这些壁画“展厅有一部分,库房有一部分,修复室还有一部分。”王佳老师介绍说,“从外边征集的壁画修复,如果需要上展厅就上展厅,如果不需要上展厅有库房,库房有文物有问题再交给修复室,修复室修完再还给库房,三个点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