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7月18日上午,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加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由省文化厅、省旅发委和省工美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7、8、9月间在太原、忻州、晋城、临汾四个市举办。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省旅发委副主任戎劲光、山西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荣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上述10大类别中均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弥足珍贵的非遗项目,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要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所以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扶持队伍,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支持非遗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推动全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批珍贵的、濒危的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不断健全,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非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我省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116项,代表性传承人150人,项目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进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537项,代表性传承人815人,保护单位942个。一大批项目和传承人进入市、县级名录,贯通中央、省、市、县四级的非遗代表性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基本形成。全省现有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涵盖的19个县级行政区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期目标任务。2012年设立了碛口、河曲、上党(晋城)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始多点探索非遗的区域性整体保护路径。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中,提出“建设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全国首次提出在“全省域”范围内对文化生态进行整体保护,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富有挑战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帮助下,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2015年至今,我省已累计选派670余名传承人参加了多门类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2018年4月,我省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振兴传统工艺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此外,从2015年起,我省首创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探索保护乡村文化生态的新路子,大量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等文化资源被保留下来,使传承文脉、留住乡愁有了具体的抓手和载体,目前,全省已在693个乡镇展开了试点工作。以上就是我们省非遗保护的一个基本情况。
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主要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呼应“文旅融合”,创新设置展区
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的一张“名片”,对凸显三晋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文化大省风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非遗又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见证,山西独特的自然山水禀赋和人文历史积淀锻造出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也孕育了源流清晰、多彩多姿、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有机相融,将更有助于展示山西多样立体的文旅形象。本届非遗博览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要求,致力于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非遗进景区步伐,所以在展区设置上,我们突破了传统展会的布展模式,创新性地将展会直接办在三大旅游板块的代表性景区,分别选取了雁门关、司徒小镇和壶口瀑布三个点开展重点活动。在时间选择上,主要安排在暑假出行旅游高峰,更方便亲子游、全家游的群众观看、参与,用群众的话讲,这就是“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同时,我们还将增强展会的交易合作功能,激活展会市场化运营的新引擎,我们将为合适驻场销售、驻场展演的非遗项目与景区牵线搭桥,推动项目在景区扎根,与景点联姻,促进双方长期交流合作。
丰富办展内容,体现非遗大省魅力
本届非遗博览会选取了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中医药等7大类别200余个非遗项目,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为主,可以说,展示类项目文化含量高、展销类项目实用性好,展演类项目观赏性强、技艺类项目参与度高。比如在“长城博览”板块的忻州市雁门关景区,将举办传统武术表演,组织了形意拳、心意拳、洪洞通背缠拳、文水长拳等项目展演,既强身健体又各具特色;《巧手匠心》传统手工艺作品及中药炮制技艺产品展,包含了漆器、瓷器、铁器、石雕、砖雕木雕和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项目,都和群众生活日用息息相关;在“大美太行”板块的晋城市司徒小镇,将举办《山西味道》互动展销,晋酒、晋醋、晋面、特色小吃等项目集体亮相,让游客充分体验“舌尖上的山西”,留下独特的“山西记忆”。本届非遗博览会是好山好水好景致、好看好玩好心情,将全方位地展示我们非遗文化大省的魅力。
优化参展结构,打造特色看点
本届非遗博览会力求展演、展示、展销兼容,静态与活态并举。在壶口瀑布景区我们组织了“黄河之魂”《盛世鼓舞》锣鼓展演,《黄河情韵》吹打乐展演,《歌动黄河》民歌展演,在晋城举办《梨园新秀》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歌颂新时代》曲艺新创节目展演等,以丰富的演出活动为山河增色,为游客带来超值的旅游体验。在晋城司徒小镇《太行风情》传统美术展销活动中,我们还特别设计了方便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比如面塑、泥塑、剪纸、刺绣、砖雕、木雕等,希望大家能带着孩子走进博览会,亲眼、亲手接触非遗,让下一代感受到融入人类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非遗项目,在心灵中种下非遗的种子,种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非遗握手现代生活,体现非遗时代价值
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源于民间,更要回到民间。让非遗走进生活,让大众了解非遗,一直是所有非遗传承人和文化部门的着力方向。比如,在博览会太原展区举办的《非遗即生活》非遗文创产品展,将依托省内文创企业、文博单位、设计机构,展出一批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将较为全面地展示山西非遗融入群众生活、消费、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非遗博览会各类文化礼(文创产品)、美食礼(非遗技艺美食)和生活礼(非遗生活产品),将为广大群众再次传递一种信息,非遗绝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可以是我们听得见、看得着、带得走、用得上、欣赏得了、享受得了的生活日用品。我们来了、看了、参与了、加入了,尊重它、欣赏它,那么每一天都可以是非遗的节日、文化的节日。(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