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 终身教授
上海·中国陶艺家协会副会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山花瓷)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著作《中国钧瓷釉色分类图典》
钧瓷作品《石》系列
自然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从太阳初升到星辰满天,从草长莺飞到银装素裹。而作为万物之母的大地,将她看到的一切都留在了她的灵魂深处,将这些力量藏在了泥土和矿石中,藏进了她的生命密码中。
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一直努力解析大地的“密码”,他们选用了陶瓷作为载体,由土黄色到黑色再到青色,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因为铜红釉的发现,人类破解大地奥秘的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的钧瓷出现了。钧瓷长久地储存着大自然的物质信息和华夏文明的积淀,是人类艺术创造与自然资源碰撞出的火花。
正是这样的独特魅力,让钧瓷大师梅国建一见便“误了终身”。虽然青年时在家人的建议下学习了医学,可钧瓷始终是他念念不忘的心头“朱砂痣”。五十岁时已经身为平顶山卫校校长的梅国建,毅然辞去高位,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钧瓷事业中来,苦心钻研,不仅创造性对钧瓷颜色进行分类命名,更复原了失传千年的鲁山花瓷,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釉色万千终有名
钧瓷的釉色包含着天地万象,是自然中一瞬的定格,定格了天边的晚霞,浩渺的星辰,苍茫的大海,有春的清新,夏的浓烈,也有秋的灿烂,冬的静谧,钧瓷的釉分为多层,想叠加才变幻出了如此梦幻的“万彩”,像一幅幅天然的画作,这便是钧瓷艺术最独特的魅力。
醉心于钧瓷美妙奇幻釉色的梅国建大师,因发现钧瓷釉色的命名非常混乱,且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掣肘,便决心将钧瓷釉色进行系统的分类和与命名。历时三年,探访多地,他用专业的微距镜头拍摄了一万八千余张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类,完成了《中国钧瓷釉色分类图典》这部鸿篇巨著。这本书率先应用色彩学、组织学、化学和形态学等理论,将钧瓷颜色分成了11大类,200多个亚系,被当代钧瓷界及美术界广泛应用。这是中国第一部陶瓷色彩分类的著作,梅国建大师在没有任何先例和参照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一开创性的成果!
钧瓷的各种颜色有了“身份证”,是钧瓷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制作方面,很多钧瓷艺术家包括梅国建大师自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釉色创作,对饱和度和明度等进行调整,或鲜艳或沉稳,使之质感提升,进而带来的是钧瓷工艺的进一步升级。而在贸易方面,他的研究起到了更大的助推作用。在原始的釉色命名中牛肝马肺之类不雅的称呼时有出现,这样的名称自然不利于艺术品的增值,许多命名和真正的颜色有很大的出入,造成了交易市场上的混乱,而梅国建老师的钧瓷釉色定称,让釉色都拥有了富有雅韵且专业的名字,极大地促进了钧瓷艺术品的增值和贸易值的增长。
从医从艺 万法归宗
虽然决心从事最热爱的钧瓷事业,但梅国建多年的医学学习与从业经验并没有浪费,依然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培养了他凡事认真钻研的态度与作风。这是他成为钧瓷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家的助力之一。
化学知识无论是对医学领域还是陶瓷制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年深度的化学学习让梅国建对不同元素与化学反应间的关系非常了解,而这些对釉色成色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锌、磷元素的乳浊作用,是钧瓷必不可少的特征,它让钧瓷有着不同于其他瓷器光洁耀眼的亮度的乳光度,从而是增加了厚重的质感,赋予了钧瓷优雅的意境。而在烧制过程中,不同的气氛造成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及两种反应的叠加变化,形成了钧瓷梦幻的窑变色彩。梅国建知晓其这些成色原理,自然对技艺有更精准的把控与掌握。
学医时详尽的人体解剖课程让梅国建对人体结构,肌肉线条了如指掌,这对他的雕塑作品创作有着非常大的益处,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身体和肌肉的线条皆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而梅国强的医学知识必然使得在他手下诞生的作品更生动贴切,活灵活现。而之前提到的梅国建大师对钧瓷颜色分类处理方法的灵感之一,便是参考了分析病理切片的形式。
就如梅国建钟爱创作的题材——淑女瓶便是他活用医学知识的体现,修长的瓶身似一个身材颀长,形态优雅的少女,亭亭玉立。颈部细长,肩部柔和,胸部丰满,足部挺立,虽然只是一个瓷瓶,却有着人类的线条美感。瓶的上半部施釉,下半部露胎,宛如一个穿着花裙子的花季少女,清丽,婉约,羞涩,留白反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余韵无限。
知识是技术和艺术的根基,这是所有领域共通的理念,医学的钻研不仅给梅国建留下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更留给他严谨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所以到了陶瓷领域他依旧笔耕不辍。梅国建大师一贯坚持理论研究和技艺制作并重,他从未觉得研究理论会浪费时间,他认为创作和理论研究是分不开的,研究深入到一定程度创作自然会产生飞跃。梅国建大师已经出版了八本与陶瓷相关的理论专著,每部都如教科书般厚重,又如史诗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钧瓷的理论研究上,梅国建已走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研究又反哺了他的创作,成为技艺精进的原动力。
季羡林题下墨宝“中国国宝”的艺术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是杜甫诗中用来描绘形貌端庄的女子的句子,用来形容梅国建的钧瓷作品,也是非常的贴切。梅国建大师的作品无论是形还是神,总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可见其设计的独运匠心。
就如,梅国建的名作“石系列”,融入了当代造型理念,是钧瓷艺术充分融入当代语境的代表之作,运用钧瓷自然天成的釉质、釉色和流动感,粗犷中不失细腻,方正中蕴含温润,可谓恰到好处,别出心裁。这一系列作品获得了世界陶艺大会主席珍妮特的高度评价,知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更是极为欣赏,为此作品题下墨宝“中国国宝”,一贯严谨的他给出了如此高的赞誉,由此可见一斑。
复原“钧瓷源头”唐代鲁山花瓷是梅国建大师的另一重要成就,鲁山花瓷又叫做“唐钧”,其特点是黑釉为地,点上蓝斑、月白斑等彩斑,或斑驳陆离,或流动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而又自然天成的美感。令人叹息的是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在历史进程中已然失传,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鲁山花瓷的美,梅国建大师潜心研究、锲而不舍,仅原材料一项的选择就经过多方的思考比较试验,更是气窑,柴窑,电窑一齐上阵,以攻克烧制难关。在数百次实验后,梅国建终于成功复原了鲁山花瓷的烧制技术,并根据鲁山花瓷的花纹特色创新性地设计制作了“豹”系列等当代艺术作品,让失传近千年的鲁山花瓷艺术的脉络薪火相传,成就卓越!
除了在钧瓷和鲁山花瓷领域取得的斐然成绩,梅国建大师还发表过宜兴青瓷相关的著作,开创了上海本地泥土制作的“东窑”新品种,在陶瓷领域可谓博识多通。梅国建大师被授予了“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的称号,以表彰他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陶瓷从灰色的釉料到色彩斑斓的釉彩,就像一场奇迹,而缔造这场奇迹的除了大地中蕴含的丰富养料,更有艺术家孜孜不倦的匠心精神。梅国建大师在不断磨炼提高制瓷技艺的同时,更为实现梦想苦心孤诣,专注一心。
专注带给匠人的或许不是成功的光环,也不是镁光灯下的荣耀万丈,而是默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一心一意雕琢着陶瓷,雕琢着技艺,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时光。梅国建大师希望不仅要更好地传承古代技艺,更要引领现代钧瓷技艺发展,让钧瓷艺术成为自己留给这个世界最深的印记。
有人说钧瓷是大艺术,读懂了钧瓷便是读懂了人生。已过花甲之年的梅国建,是钧瓷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人生的睿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