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金陵之地,钟灵毓秀,自古文风墨韵绵长,悠悠秦淮河畔的百年名校南京艺术学院在累年积淀中,秉承深厚文化传统的同时,亦融合自身特色,在践行由蔡元培确立的“闳约深美”的办学理念和刘海粟提出的“不息变动”的办学精神基础上,养育了自身特有的风骨气质,陶甄了一代代优秀的艺术人才。由中国美术馆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改革开放40年教学成果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汇集了南京艺术学院众多杰出校友和现任教师共42位书画家的140余件作品,展现出南艺勃发的无限活力,恰如40年间收获的艺术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
董欣宾的《江南太湖之滨》画出了乡村的精神栖居,柔韧飘逸的气息中可见以笔写色的胆识;方骏的《家在碧云西》突破传统青绿山水的既有程式,格调雅致,墨不碍色,层次清晰而又色墨浑然;吴元奎在《人物山水图》中将工细的人物置于书香琴音中,意境高洁,隐含着流动的生命气象;黄惇的《酒狂帖》于质朴中见灵动,流畅间犹存温润;徐利明的《野田黄雀行》结体尽守法度,字迹有入纸气势……参展作品中,中国画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书法作品真、草、隶、篆、行书俱全,碑帖兼容。这些作品取法多元,形式多样,既有传承,亦有创新;或以实写虚,不事张扬,内含韵致;或以意写神,闲淡静穆,趣味盎然。这些作品不仅回望了南艺40年间书画创作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南艺风骨的传承、发扬与延续。
正如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所言,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是南艺这座百花园中绽放最早,也是最为亮丽的花朵。她不仅具有深厚的传承体系,更具有吐纳古今、包容中西的思想基因。40年来,在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上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养出了众多享有国际声誉的名家,也持续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着南艺学脉精神的艺术新人。
南艺中国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始自上海美专建校的1912年,在百年来的教学传承中,中国画一直为其核心课程。民国肇始,众多名家汇聚上海美专,组成了一支“天团级”的师资队伍,刘海粟、张大千、黄宾虹、王一亭、吕凤子、汪亚尘、滕固、傅雷、潘天寿、李可染、丰子恺、关良、郑午昌、陈之佛、朱屺瞻等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家,以满腔的激情和充沛的活力深耕于中国画教学的原野,成就卓著,彪炳史册,成为我们不竭的艺术宝库和丰硕的精神遗产,也为南艺日后中国画专业人才的成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刘海粟等大家依旧豪情万丈,在南艺的校园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时,南艺中国画的师资队伍已趋强盛,如谢海燕、张文俊等都还处于教学第一线,而以王孟奇、方骏、吴元奎为代表的新生代艺术家也逐渐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既尊崇传统,又不断创新,随后开启的对于传统绘画的语言实验和探索,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中国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南艺书法专业始于1982年,由知名书画篆刻家陈大羽教授主持创立,在专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显著的学术地位。三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已经在书法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领域成为影响广泛的专家和学者,很多师生的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大型美展及书法展中获奖。
“如果我们把经典看做是一根准绳,那么南艺人绝不会使之成为捆缚手脚的锁链,而是会用它去攀爬跨越,去领略那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刘伟冬教授说,南艺的书画专业在教学与研究中重视经典的价值,这种重视并非对传统范式的亦步亦趋,也不是对具体技法的规行矩步。南艺人在艺术探索上的百无禁忌,在艺术方向上的无问西东,最终实现在艺术的价值判断与格调品味上的殊途同归。在这40年中,南艺的书画专业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兼具现代创新精神的书画名家,如董欣宾、王孟奇、方骏、黄惇、朱道平、吴元奎、徐乐乐、江宏伟、高云、朱新建、徐利明、陈心懋、于友善、张友宪、周京新、徐累、管峻、张见等,这些出身南艺的艺术家们深谙“闳约深美”的意蕴,传承了“不息变动”的精神,他们或面向传统,深耕细作,或融合中西,色精墨妙,或立足现代艺术理论又深究传统笔墨范式,构建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体系,形成了一道勠力创新、大胆探索、破中求立、和而不同的靓丽风景线。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周京新为专业带头人的南艺中国画专业的师资队伍又涌现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所创立的绘画语言体系独树一帜,且富学术含量,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传统中国绘画语言的一次现代提炼和总结。2009年,中国画所属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全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区”;2011年,《中国画技法》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年,中国画专业被评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周京新回忆往昔,历历在目。他于1980年考进南艺学习中国画,有幸接触到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张文俊、沈涛等老一辈艺术家。周京新认为在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艺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也领略到了南艺特有的艺术风骨。“在我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黄瓜园有那么点儿散淡形骸,更有那么一股不屑与低级庸俗为伍的傲气。这种傲然气节,滋养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校园里总能出现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神逸形散,心高气净,以看似零零散散、时隐时现却标新立异、引领风尚的风骨做派,构造起了南艺特有的学风、教风与品位质地。我想若没有这么一种学术风骨的感染、引领和传承,百年南艺的成色就会黯淡许多。”何为风骨?周京新概括为三点:一是有独立的人格意志,不从俗流,学术研究可以变通但精神不改,底线不移;二是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包括学术信念、人生信念、使命信念、奉献信念等等;三是有不懈的坚定追求,认定人生目标,执着求索,初心不改。在他看来,南艺风骨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
40年来,从南艺走出的书画人才众多,灿若星辰,他们的创作风格跨越古今自成体系,并锻造凝练出高标清奇的美学趣味,同时也融入时代潮流唱响主旋律。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南艺的书画创作在广阔的艺术舞台上继续彰显着东方书画的恒久魅力。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21日。(记者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