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阮 冯满天 杨佩璋
漆树,一种落叶乔木。把漆树的树皮割开以后,流出的乳白色的汁液在氧化后会变为深褐色,经过匠人们的提纯加工,就成为制造漆器的各类精制漆。山西有着丰富的漆树资源,遍布在吕梁山和太行山区。古代匠人将漆液涂抹在木材上,既能防腐又增强美观,这些精美的漆器往往被选作祭器或者陪葬器物。然而,由于北方环境相对干燥,不适合木质材料的保护,山西出土文物中的大量漆器很少被保存下来。
近日,由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年度成果展在山西省运城市永乐宫举办。在永乐宫的重阳殿、纯阳殿和三清殿内,明清留存的19件(套)山西漆器文物和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漆器工艺与创新设计研修班”学员创作的33件(套)漆器并陈。本次展览是永乐宫首次作为展览空间示人。 《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文化之美·漆心可见” ——山西漆器髹饰技艺白皮书》也同期发布。
山西漆艺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今天行业生态呈现颓败的趋势。如何让漆器产品更好地与当代文化融合,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当代人的生活呢?2017年,该非遗保护基金设立,将“山西漆艺复兴计划”作为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的首个项目。历时一年的时间里,项目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漆艺传人与学者,进行学术论坛、课程开发、理论研究、漆器展览等活动,系统梳理了山西漆艺历史、工艺特点,并整合山西漆器非遗传人与设计师资源,鼓励漆器创新设计。
回顾历史,展览展出的多件明清漆器如《座屏》 《果盘》《干果盒》 《果盒》 《茶壶套》等涵盖了漆器制作的各种工艺:描金彩绘、剔犀、雕漆、螺钿、大漆髹饰、铁胎雕漆、彩金描绘、漆皮、皮胎压花、玉石漆画等。而今,山西的三类漆工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髹饰技艺和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已成为山西传统漆艺在人们心中的代表。
面向未来,漆艺的传承首先需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当代人生活需求与审美的漆艺作品。跨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展览中的当代展品,对此作了若干有益的尝试。大自然中废弃的核桃木,结合大漆、夏布、砖灰制作成茶具会如何?郭喜梅的《茶·韵》以黑、红、金为主色调,色彩厚重的茶杯尽显大漆的内敛和大气。冯满天和杨佩璋制作的《中阮》将大漆工艺运用到阮的制作中,鹿角漆灰对阮的桐木底板和面板起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有降噪功能,使声音质感更浑厚有力。周吉熳和刘晋雅合作作品《遇见》中,包含发簪、吊坠、花器、圆镯、方镯、手包,这是剔犀首次以首饰的形式亮相。
除此之外,梁卓婧的《秋韵》将蛋壳与沥金工艺相结合,展现了秋荷的肌理之美;郑晓东的《谦》取意于谦卦,盘子三足取山之形,盘口内收,取大地承载万物之意,整体脱胎,盘口推光,盘底布面素漆取自然态。黄文勇和萧禹蓁的《曲水流觞》呈现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节选章节,作品材质混合棉麻绳、细苎麻布、天然大漆、纯金箔,综合脱胎工艺、绳状构造、犀皮漆、描金等传统髹饰技艺,引以为清流急湍、曲水流觞。
这一件件、一套套令人驻足流连的当代漆艺作品,将中国漆艺之脉的传承路径呈现得更加清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基金管委会主任苏丹认为,每一项具体的非遗保护项目都必须面对具体的问题。其中,生存问题依然是首要的。恢复和建立文化生态的举措应当是综合的、系统的,这既需要新的教育理念的启发,也需要社会机制创新的辅助,还需要社会资本的支持。(作者 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