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大师讲大美”系列学术讲座:国学、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讲座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11月24日下午,“大师讲大美”系列学术讲座:国学、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在中国美术馆7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梦溪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主持。刘梦溪先生从传统文化入手,与观众探讨了国学如何与当代教育相结合等问题,为大家做了一次深入浅出的演讲。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正如吴为山在讲座前的介绍中谈到,国学、传统文化,特别是当代教育等主题,非常契合当今文化自信的时代,也非常契合新时代对塑造人的要求、对塑造整个国家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如何塑造好一个人。通过文化,通过国学来塑造好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展示于世界,意义重大。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主持
刘梦溪先生首先对“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区分。他认为,传统文化所包涵内容浩如烟海,宽博无垠。大量的文本典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突显的部分。按传统的典籍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类,每一部的书籍都多到不知凡几,汗牛充栋不足以形容。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无法计数。何况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简单来讲,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社会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那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一直存在于今天,或者虽然存在于过去,但是它没有过时。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传统文化背后的那个精神连接链,才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溢流淌在不同民族的从古到今的人们的精神血液中。经过学者的研究辨析,用学术理念加以透视概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得以构成和传衍的规则、理念、价值、习惯、风俗和信仰。
讲座主讲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梦溪先生
进而,刘梦溪先生谈到了国学的问题。首先,必须辨析传统文化和国学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文化如前所说,是一个涵蕴多重的极为宽博的范畴。所以章太炎称之为“国故”,胡适之解释为所有过去的历史文化。而国学所涉及的,则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简言之,传统文化是文化形态,国学是学问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学问的研究对象,不能把学问对象和学问本身混为一谈。
国学的概念出现得很早,而历史上国学与现代国学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周礼》里,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礼·春官·宗伯》)的记载。后来《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明史》等史籍的记载,凡有国学一词,也都是指国立学校。现代的国学,是跟西学相比较而存在的一个概念。刘梦溪先生认为至少在1902年,在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中,他们已经在使用国学这个概念了。不过,近代各位大儒对国学的概念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直到1938年5月,马一浮先生在浙江大学举办国学讲座的时候,给国学下了一个不同于已往的全新的定义。他认为“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馀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於此,其馀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诸学不能该摄六艺。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
讲座现场
也就是说,马一浮先生认为,国学就是六艺之学。文本经典的“六艺”又称“六经”,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不仅是中国学问的源头,也是中国人德范德传的渊薮,是中国人立身修德之基,同时也是中华立国的精神支撑。近年,刘梦溪先生从以《易经》为代表的“六经”里面,也包括后来作为十三经组成部分的《论语》、《孟子》、《孝经》里面,梳理抽绎出五组价值理念:诚信、爱敬、忠恕、廉耻、和同。进而,他认为,中华文化能够贡献给世界的,是人之为人的、群之为群的、家之为家的、国之为国的一整套精神价值论理。这些价值理念的精神旨归,是使人成为健全的人,使群体成为和谐的群体,使家成为有亲有爱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国家成为讲信修睦、怀柔远人的礼义文明之邦。
对于国学、传统文化怎样进入当代教育,刘梦溪先生主张,修身从知耻开始;学习国学,从诵读《论语》开始。具体来说,他提倡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国学课,主要是诵读《论语》。先选读,逐渐读全本。小学五六年级,《论语》外,加入《孟子》选读。初中,熟读《论语》,同时加上《大学》、《中庸》,以及《孟子》选读。高中,巩固《论语》等四书的诵读成果,适当加入“六经”的文本选读,以及文言文的写作练习。传统文化进入当代教育,则一是精选诗词古文编入课本,作为教材;二是地上地下文化遗存的观览和熏陶;三是开设修身课(公民课)。
讲座现场
最后,刘梦溪先生耐心仔细地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例如繁体字在当今社会中使用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应该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简体字重新进行审核和整理,减少不必要的简化,从而降低民众的困扰。随着国学文本逐渐进入课本,繁体字不被识别的尴尬情况也有所改变。虽然让学生学习简繁两套字的成本太高,也不容易,但是写简识繁是可以逐渐实现的。而针对现在日益流行的国学热,刘梦溪先生则认为,真正的学问还是不热的好,不要让形式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只要规矩地、正常地学习国学就可以了。例如穿袍服学习、行跪拜礼等在某些时候可能沦为了一种表演,并非真诚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