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田霏宇(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观众的转型和文化消费的剧变,给文化建筑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现处于快速建造新艺术相关建筑物的阶段,容易忽略美术馆运作所需的软件,或者展览组织的程序。如何去围绕自己所有做的项目和展览、得到最佳的介入或呼应这样的效果,值得深思。中国的艺术机构已经形成初步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美术馆(艺术机构)都有各自的风格、主张和方向。美术馆的精神在哪里,它代表什么,提倡什么,贡献什么?未来十年会变得越来越清楚。
艺术机构百花齐放才有意思,在自己的专长基础上建立有趣的对话。核心的是建好了的美术馆到底代表了什么?如何看待观众,如何想象它所处社会的未来?展览可以通过票房基本上来维持运营,是良好的趋势,但是作为机构还需要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责任,就是我们忠诚于自己的声音和使命。致力于建立中国与国外之间的文化上的交流,那么,从我们的展览和项目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当为国民的视觉塑造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文化政策和新的文化内容的产生,也影响城市空间及文化建筑的发展。
近年,观众文化消费的提升促使美术馆完成了一次“转型”,在建筑上则体现为整个外立面的重新设计与改造。这次改造理顺了馆内所有的动线,并且赋予了美术馆一个大气的公众形象,一是透明,把美术馆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大街上,二是引导,能够把观众引导到博物馆里面。而对于美术馆而言,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的用户群,这些人可能超越了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建筑体本身,汇聚成愿意介入和思考艺术的一群人,这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连接方式。
(本组文章由厉亦凡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