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云端画廊”效果图
眼下正是夏花绚烂的季节,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毕业展大都选择了在线上举行,以沉浸式观感、交互式体验,腾“云”而来。这虽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却也突破了时空限制,探索了艺术展览的更多可能。
中央美院:“永不下线”的毕业展
日前,2020中央美院毕业季核心大戏——“彼时/此时: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正式上线。此次展览使用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5个虚拟展厅,推出中央美院11个院系的846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同时还通过网页链接展示毕业创作草稿、过程和本科学业过程中的创作实践。平面作品、三维作品、视频作品共有近2万件,是中央美院史上最大规模的本科毕业展,也是永不下线的毕业展。而此前,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生已经提交答卷,他们的创作吸引了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观看。
“2020年的毕业展可以坐着看,躺着看,转圈看。”网友们如是说。与实体美术馆相比,虚拟美术馆不再囿于空间的局限,可以更全面地展现毕业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欢迎大家来看展,我的学号是XXX,搜索学号可以直达作品地点。”虚拟美术馆为每一位毕业生生成了个人作品链接,其创作过程和创作理念可以直接形成“个人作品集”,在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与亲友分享和交流,造就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走进线上美术馆,可以选择“3D虚拟毕业展”或“云端在线毕业展”两种观展方式。有人乐于在3D虚拟展场中畅游,体验更加强烈的沉浸式观感;也有人选择“图录式”的“云端在线毕业展”的方式,慢慢观赏、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表示:“这是一次数字虚拟展,尝试了很多技术,这也是未来展的一种形式,与实体展形成互补。”
清华美院:5公里长“云端画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线上毕业作品展日前正式上线。来自11个培养单位的282名本科毕业生和167名硕士毕业生创作的1000余件作品,在云端与观众见面,汇聚5公里的“云端画廊”。
与实体展厅相比,云端虚拟展厅空间的容量更大,每个参展的学生都拥有约100平方米的专属虚拟展位,跨度达12米。所有毕业生的作品串联起来,就形成了这个5公里长的“云端画廊”,作品在远、中、近景中有序展开。
漫步“云端画廊”,可以发现有的作品强调实验性,有的作品运用跨界手法,还有的作品以艺术形式反映此次疫情。同学们关心社会热点,关注人口老龄化、生命健康问题、工业遗址改造等热门话题,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回应当下社会面临的挑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这次展览有很多作品都高度关注生命健康,关注自然题材,立足于全球视野,表达出了团结抗疫的人性光辉。
为了更好地呈现创作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由信息艺术设计系牵头,组织研发团队,3个多月前就启动开发设计了一套线上展览系统,支持毕业生自主上传作品、自主布展。参展的各个系(室)也组建了布展团队,师生肩并肩共同搭建出一条虚拟展示长廊。
线上布展更为自由。绘画、雕塑、装置作品、工业产品设计等均有相匹配的展陈形式,线上展平台只提供虚拟空间和布展工具。每张画、每件作品、每个屏幕、每堵墙、每个灯光,甚至每个交互,都由同学们自己亲手设计和布置。鲁晓波认为,“云展厅”将空间设计工作和展示效果决策都交给了学生,让同学们自由设计、自主展示,具有开拓意义。
此外,在线上展厅里,每个闪烁的小圆点背后都有个“彩蛋”:点击后可以放大看绘画细节、播放动画,还可以让机器人变形,充满交互体验的乐趣。
中国美院: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也有一些院校选择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毕业展,中国美术学院便是其中一个。
日前,2020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线上线下同步开幕。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共同生活”,正是对此次疫情下人类重新思考生活方式的回应。展览试图探讨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对共同生活的渴望,思考如何重新获得共同生活的能力。
中国美院各教学单位围绕主题提出“跬步·高远”“无别离”“视差之间”“真实的未来”“我和我们”等14个分主题展览来回应共同生活。
线上展厅的设计也贴合了展览主题,营造出一个共同的艺术天体。界面中,12束光对应着不同的展览单元,点击进入后便是穿梭星云的时空隧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行星,在这里聚集、穿行,并组成生活与创作的共同体。
据悉,在疫情期间,中国美院上万名师生在有限的学习和创作条件下,将对于此次举国战疫的赞颂、对于抗疫英杰的讴歌,置入教学课程之中,置入线上线下交织着的艺行思考和上手训练之中。
同学们把这些疫情期间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毕业创作中。每一件作品,都带着这个特殊时期的印记,都是每一个“小我”融入“大我”的音符。面对“庚子疫情你做了什么”,这些作品既是难忘追怀,又是坚强成长的见证。
记者 赖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