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浙江美术馆“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编织亭项目现场
党的十九大将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美术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肩负着提升人民审美情趣、培养公众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要责任。全国各级美术馆积极推进专业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共有50个展览项目和公共教育项目入选,其中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和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各10个。这些优秀项目作为示范典型,也正体现了美术馆的公益价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评价:“通过几年的评选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斐然。评选对于促进优秀美术作品收藏研究,加强美术馆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美术馆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美术馆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率,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9年9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中国美术馆雕塑工作坊十期回顾暨2019年教师节专场塑像”活动中,青年雕塑艺术家李永康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塑像。
促进美术馆公教活动快速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多年来持续进行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活动,促使美术馆不断积极挖掘公共教育的内涵,举办和申报了许多趣味性、艺术性、互动性兼具的公教活动。
2019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共评选出了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和10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与往年相比,2019年获奖的公教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实施时间更长,美育效果也更为显著。如河南省美术馆的“艺术行走计划——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与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时间贯穿全年;四川美术馆的公教项目“东方华彩——壁画保护及岩彩画推广项目(第一季)”持续180天;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馆的公教项目连续举办多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
特别是中国美术馆的品牌公教项目“为新时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在重要时间节点,邀请雕塑家为劳模、党员、军人和教师等塑像,通过艺术创作与公共教育相融合的鲜活方式,弘扬时代新风,讴歌先进人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导下,要进一步扎根生活,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通过为新时代优秀人物塑像,让他们的精神成为鼓舞大众的正能量。”
目前,各地美术馆主动探索,单一化、模式化的套路式服务正在被打破。首先,美术馆邀请艺术家举办讲座、导览、示范、艺术面对面等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如成都市美术馆的“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美谈”等;第二,举办不同主题、针对不同人群的分众艺术活动,让公教更有针对性和效果,如淮安市美术馆的“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系列;第三,举办各种规模的学术性论坛和座谈,提升与深化公众对于艺术的基本认知。
一些入选项目十分有新意、有特色,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青策充电站”公共教育项目,针对的是青年策展人这一特殊人群;浙江美术馆的“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包括公众征集、作品工作坊、讲座、快闪剧场、儿童实验室、影像日、温暖日等,观众甚至可以参与到展品的创作中,实现了展览与观众的深度互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诗歌来到美术馆”尝试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融合。一些表演类艺术如戏剧、电影、诗歌、舞蹈等得以进入美术馆,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以往美术馆相对单一的功能定位,美术馆的内涵得到了延展。活动融合多种艺术表现,静态的艺术品与动态的艺术表达结合,甚至进行跨界组合,也让美术馆的公教活动充满趣味性与参与性。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美术馆实现公共教育活动的网络直播,如现场讲座、艺术课堂的网络传播,使得公共教育活动既有现场近距离的交流,又打破地域局限,扩大了公共教育的覆盖人群。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包豪斯人物空间剧场儿童工坊”公教活动上,孩子们展示自己做的服装。
打破观念藩篱 探索公教新范式
如果说讲座、工作坊等公教活动是美术馆凭借其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开放真实的教育场地与情境的教育形式,那么,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则是美术馆打开门墙、延伸边界、主动贴近社会受众人群的积极探索。
“馆校合作”“馆区合作”是美术馆与学校双方合作,共同针对特定社会公众进行教育的一项公教活动。这种方式打破了美术馆“坐等观众上门”的形式,主动贴近社会受众人群,使得美术馆成为学生、学校、家庭等社会公众提供社会艺术教育的大平台。从2016年起,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传播传统绘画、分享美好艺术——齐白石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展览+讲座”的形式,每年在北京几所学校进行,已经成为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品牌公教项目之一。河南省美术馆的“馆校合作”模式则根据从幼儿园到成人不同年龄段目标群体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包含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教育活动”“艺术课程”“展览互动”“岗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刘海粟美术馆的“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则走进社区,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激发建筑活力、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该计划以“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建设和运营为载体,将美术馆汇聚的艺术资源通过有机转化,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美育中,探索设计在城市微更新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以期在全民美育体系构建中形成一种新的公共艺术教育范式。
“今年获奖的公教项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些美术馆在研究、疏理所在城市的文化脈絡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一个独特角度认真策划了高品质的展览,同时也結合展览策划了特色的推广和公教活动,让观众切身感受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反响和好评。例如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寻找武汉的记忆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和深圳美术馆的《讲好深圳故事》等。”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钱林祥表示。
刘海粟美术馆于2018年12月正式落成的泼墨长廊
美术馆公教价值有待深挖
1793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此后,美术馆服务大众而非仅仅精英的理念深入人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尚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来看,各个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美术知识的普及与绘画技法的体验,大部分活动都依托于展览自身的资源展开,而各个美术馆展览的丰富性使得公共教育多样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局面。”钱林祥说。
可以看到,在20个入选项目中,涉及馆校合作的项目有3个,涉及和社区互动的项目有3个,涉及课堂、讲座的有3个,还有一些美术馆的公教项目是讲座、工作坊、艺术进校园、写生创作等形式的排列组合。真正有全新创意的公教项目数量不到一半,这说明获奖项目大多只是在既有的公共教育模式上深耕细作、打造品牌,对于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更多新模式有待挖掘。
“像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的‘诗歌来到美术馆’等这样富有个性特色和长期持续性的公教精品项目,为数不多。因此,要积极倡导公共教育的创新性、探索性与实验性,发挥各个美术馆的比较优势,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品牌意识的公共教育项目。”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说。
具体来看,在项目策划方面,具有时代特色、针对观众需求的、系统设计的具有文化品格和延伸性的项目比较少。在观众方面,则缺少专业的观众分类研究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公共教育需要整体规划,还要研究受众的需求,关注受众的需要。美术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受众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公共教育策划,传播效果会更好。”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建议。
四川美术馆与四川尚瀚岩彩重彩画院合作,组织青少年在新津县观音寺进行摹写社会实践
突破制约仍需多方努力
公共教育活动是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美术馆公教活动供给不断增加,吸引了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丰富了美术馆的职能,然而,整体上来说,我国美术馆事业还在发展期,公共教育职能远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曾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作访问学者,据她了解,美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着力量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门除了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一支庞大的义工团队。相对而言,国内美术馆的公教部门人员很少,有些美术馆甚至没有单独的公共教育部,很多公教人员往往还要兼策展、宣传等多项工作,美术馆的公教人手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浙江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较为突出,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该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李雯介绍:“公共教育部通常会有意识地参与浙江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的前期策划,把公共教育活动作为整个展览的一部分来看待,而策展人在策划展览时也会留出部分资金用于公教活动,我们也会提前做出公教方案,确保公教活动的质量。部门面临的难题是人手短缺,经常是想法很好,却苦于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实施。”该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共有6个人,相对于全国大多数美术馆而言,人数已经算多的,但是依然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扰。
此外,经费依然是制约因素之一。不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方案明确划分了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这一方案被美术馆人纷纷转发,《方案》规定,免费开放设施所需的经费由中央与地方分档按比例分担,简言之,经济越发达、财力越雄厚的地方,地方承担的经费越多,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费中央承担的比例较高。“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美术馆发展的基础。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对公共服务机构的投入,全国各地美术馆受到经济制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会被改善。当然,也应该注意,经费下拨之后,如何科学配比、合理使用,还需要科学引导。”王平说。“对于美术馆而言,公共教育的目标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观众关注美术、走进美术馆的习惯。文化和旅游部评选出的优秀项目,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值得其他美术馆借鉴。”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罗宁说:“目前,美术馆观众越来越多,公众的幸福指数就越来越高。作为美术馆,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相信在国家和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美术馆事业会更加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