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一直有个绘画的念头,但很少动手画画,现在学习‘五谷画’,兴趣很浓厚,希望可以成为一名‘五谷画’艺人。”居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的完玛吉10日对中新网记者说。
当日,完玛吉参加了十天的2020年尖扎县级非遗名录项目“五谷画”制作传承保护培训班在德吉村正式结业,她的培训作品在展览中获得三等奖。
尖扎县文化馆馆长扎西才旦介绍,跟完玛吉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在校学生、残疾人等约50人参加培训,期间,讲授“五谷画”概念及图案设计艺术、防腐技术、制作及装裱技能、增亮工艺等内容。
所谓“五谷画”,即当地民众以青稞、小麦、油菜籽等,通过巧妙构思,粘贴“绘制”的图案。
索南本是当地有名的“五谷画”传承艺人,并具体承担本次培训。
在翻译帮助下,索南本曾向记者介绍自己来自高原的手艺,二十年前,一次短途运输途中,自己突然听不清车里的人声,“无论怎么努力,耳朵里仍旧模糊不清。神经性耳聋——这像是一道晴空霹雳,将我原本幸福安稳的生活彻底打乱。”
成为残疾人,找工作受阻,索南本陷入低谷。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五谷画,发现这个叫“五谷画”的工艺品,跟自己小时候父母做的“吉噶拉姆”一模一样。
整整7年,在家里学艺的他,终于摸索成功了“五谷画”的制作技艺。而《吉祥八宝》《和睦四瑞》两幅作品,是索南本的第一单生意。“总共卖了6000元,这笔钱对于7年没卖出一幅画的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数字。”
挖掘粮食艺术价值,“五谷画”艺人犹如“神笔马良”,让廉价粮食摇身一变,值千金。
尖扎县副县长李力科介绍,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和交流研讨等形式,旨在提高参训人员尖扎“五谷画”制作能力和水平,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找到了差距、提高了水平,从而更好地让“非遗”元素服务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保护优秀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尖扎县文明办主任李芝兰表示,此次培训班激发了新时代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记者 张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