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紫玉山房”新辟“台湾文化园” 开园首展《泰达人眼中的台湾》摄影展“再逢·理宋”方勇新作展在鼎天国际中国空间开展凝心聚力奔小康—第四届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省际巡回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在宝坻区书画院开幕秉承岭南派画风 追求时代审美精神——女画家张斌的花鸟画全国美术考级指定考试点天津熙念文化考级中心揭牌南开画院组织书画家赴兴隆写生基地采风写生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10月16日将在宝坻区书画院开幕向“人民英雄”张伯礼学习致敬——天津市女书家委员会走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河西区书协“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梅苑小学 慰问一线教职工“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大书法”天津全国写字教师培训交流会在津举行2020与君同行——王爱君&商毅水墨作品展在北京华亚艺术基金会开展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创新建设陈叶新枝——孙伯翔、孙永志师生书法艺术展10月29日在淮安美术馆开幕诗词之外的叶嘉莹:用大半生时间走完返乡之旅“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在天津大学启幕《印象滨海2020》、《百年湖社》两大艺术展览齐聚天津滨海美术馆滨海新区第七届汉沽飞镲节举行​“凝心聚力奔小康” 第四届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省际巡回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强强联合 共谋发展|滨海文投公司与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故宫再“上新”:讲述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揭牌开馆三星堆新馆邀你来设计为人民画像 为大凉山助梦(决胜图景)书画共话“西藏印象”脱贫攻坚 守望前行——在北京遇见美丽的黔东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天津画院美术作品网络展“妙笔颂中华”红桥区美术家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国画作品展开幕在融合中寻求落足点——从王爱宗的山水画说起“有礼向善——张善军书法作品展”在浙江江山开展“骅悦·印象五大道津门艺术家特期画展”在骅悦俱乐部艺术中心举办追梦新时代--滨海新区美术馆画家作品展在滨海美术馆开幕天津炜龙书画研究院成立 著名画家琚俊雄担任常务院长天美学子“艺”行节约 惜一米一粟美术作品展播
首页 >> 综艺 >> 正文

诗词之外的叶嘉莹:用大半生时间走完返乡之旅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20-10-18 22:16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宋宇晟)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正在上映,影片的主角是叶嘉莹。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2分。

  很多人知道叶嘉莹,是这两年,她将毕生积蓄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她毕生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人们称她为先生、“穿裙子的士”。

  但很多人或许不了解,这位如今已96岁高龄的老人,用了大半生时间才走完自己的返乡之旅。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要讲的。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剧照。片方供图

  乱世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在北平察院胡同23号,紧邻西长安街。这里是叶家的祖宅。只不过,当年叶嘉莹曾祖父购置这处四合院的时候,这家人的姓氏还是叶赫那拉。

  姓氏变化的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变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国家内忧外患之时。

  很不幸,叶嘉莹出生在了一个乱世。但幸运的是,她的家庭给了她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读初二那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随即沦陷。她还记得,那段时间一人家陷入困境。“一家人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又酸又臭的混合面。冬天去上学,在巷口拐弯的地方就能看见冻死饿死的人。”

  也是在那段时间,叶嘉莹的母亲因病去世。刚考入辅仁大学的她一连写下八首《哭母诗》。

  她后来说,“我觉得人生中最悲楚的事情,就是当棺材盖盖上,钉子钉下去的时候,从此就与棺内的亲人天人永隔了。”

  那一年,叶嘉莹只有17岁。

资料图:叶嘉莹 194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飘零

  时间来到1948年。

  这一年,24岁的叶嘉莹在南京结婚,不久在战乱中随丈夫迁居台湾。

  可到台湾不久,这个刚组建的家庭就遭遇“白色恐怖”。一连几年,丈夫音信全无。叶嘉莹只好一个人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独自生活。

  “我像一支被风吹断的蓬草,离开了故土、遭遇了离乱,跟故乡完全隔绝……”

  1952年,丈夫出狱,但再没有工作。一家人靠叶嘉莹教书维持。开始,她在台湾的中学、大学讲古诗词,后来就有人请她到海外教书。

资料图:叶嘉莹1956年在台北教学。

  叶嘉莹说,自己之前从没有出国的念头,这些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事实上,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渡海赴台后,常做“回不去”的梦:梦中回到老家北平的四合院,院子却门窗紧闭,她怎么都进不了门,只能长久地徘徊于门外。

  那座四合院于她,是美好的童年、是记忆的安全港、是回不去的故乡。只是她离那里越来越远了。

  只是,无论在北京、台湾,还是在国外,她教的一直都是中国的古诗词。

资料图:叶嘉莹2005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作报告,王蒙主持。

  回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加拿大建交后,叶嘉莹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1974年,在离家二十多年后,叶嘉莹第一次回到北京,回到了那个记忆中的四合院。她一口气写下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在飞机快要达到北京时,我远远看见一排灯火,我就想:那是不是长安街?因为我老家的后门就正对着西长安街。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流泪。”纪录片中,叶嘉莹说,这就是他们那一辈的思乡之情。

  1978年,叶嘉莹申请自费回国教书,此后,她受李霁野邀请来到了南开大学。

  21世纪初,诗人席慕容陪叶嘉莹回到了叶赫那拉的源头——位于吉林省的叶赫古城遗址。

  当时,遗址附近是成片的玉米地。

  席慕容回忆,“叶老师转过头来对我说:‘这不就是《诗经·黍离》中描绘的景象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现在的心情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那一年,叶嘉莹已经快80岁了。

资料图:2014年,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在致答谢词时,叶嘉莹如此坦露心声:“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中新社发 张道正 摄

  返乡之旅

  10月16日,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诗词诵读暨电影鉴赏会。这里离叶嘉莹出生的地方不远。

  当晚的活动中,叶嘉莹也从天津发来一段视频。

  她在视频里说,“我其实是老北京了。1924年,我出生在北京。在北京成长、在北京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教了很多年书。后来,我到加拿大教书,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恢复高考,我就申请自费回国教书,现在已经40多年了。”

2018年,叶嘉莹与陈传兴导演合影。片方供图

  活动最后,执导这部纪录片的著名导演、来自台湾的陈传兴,缓缓走上台来。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阐述的就是叶嘉莹先生的返乡之旅,这里的“返乡”既包括回到祖国,也包括血缘上的寻根。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像种子一样随着风吹散到中国各地,落下、生长。虽然现在是秋收的季节,但这些种子等到来年春天发芽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陈传兴说。(完)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柏克
53K
>>相关新闻
• 故宫再“上新”:讲述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
• 绚烂文化装点大美新疆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春雨工程”天津市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新疆和田
• 城市壁画要有文化内涵
• 50余幅精美唐卡亮相广西南宁 尽显藏文化魅力
• 当青铜遇上插花——旅日华人艺术家王传峰的跨界追寻
• 天津南开戈德进修学院王牌主播学院在常青藤文化艺术产业园揭牌
• “迎百年校庆”南开艺术校友会成立 范曾先生任名誉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 武清区诗词楹联艺术家学会揭牌 张文华任学会会长
• 低吟浅唱见襟怀-著名诗词家王焕墉先生其人其事
• 讣告:著名诗词家、书法家王焕墉因病逝世 享年76岁
• 霍春阳南开大学开讲:中国画的笔墨担当
• 陈洪南开大学开讲:庄禅灵性,艺术的源头活水
• 吴宪生南开大学开讲:阐释现代人物画观
• 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携手交通银行共建艺术交流空间
• 莲现莲成-荷生刘波书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 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南开大学教职工书画展开展
• 翰墨秀山-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在天津举行
• 翰墨秀山—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将举行
• 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4月29日举行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著名女画家李悦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