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徽宗真迹等珍宝提前撤展?开封市博物馆回应:古代书画有保存特殊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为期3个月的展览,现在才过了1个月,几件重磅书画展品就要撤展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11月18日,郑州市民朱先生向大河报记者反映,开封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风·雅宋——宋代文物展》,几件“C位”展品突然撤展,其中包括张择端、苏汉臣的名画和宋徽宗的真迹等。“正准备带家人去开开眼界,没想到就这样错过了。”朱先生说。
到底怎么回事?
记者查阅开封市博物馆官网相关信息发现,《风·雅宋——宋代文物展》于2020年10月17日开幕,总计展出来自河南、陕西、浙江、江西、辽宁、天津6省市13家博物馆、考古院的精美宋代文物300余件。在展览时长介绍中,明确注明展期为3个月。此外,开封市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在10月发布的多篇信息中提到展期为3个月。
不过,11月17日,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关于《风·雅宋——宋代文物展》书画类等文物撤展的通知。通知中说,本次展出的书画类文物,因文物保存的特殊性,将于本月18日撤展,共计4件,包括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宋徽宗的《敕蔡行卷》、苏汉臣的《婴戏图》、于非闇的《摹瑞鹤图》。此外,参展的南宋玉壶冰琴也将于18日撤展。此次展览的其他文物正常展出。
那么,这5件借展珍宝究竟为何“提前”撤离?大河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开封市博物馆,保管部的工作人员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书画展览有特殊性,展期短,在开展前应该对观众说明,也是疏忽了这一点。”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幅堪称绝世珍宝的宋代书画是第一次来开封,都是从国内其他博物馆借展而来,其中,《金明池争标图》和《婴戏图》是天津市博物馆的馆藏,《蔡行勅》卷和《瑞鹤图》卷则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按照国内博物馆借展惯例,纸质类文物不能借展超过一个月,到期要还回去。还回去后,还要在库房存放至少2年以上,充分“休养生息”后才能重新展出。
“古代书画等纸质文物有很大的特殊性,在借展、运输、展出的过程中会受到气温湿度变化以及光照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文物寿命,因此纸质文物的展出频率和时间有严格的限制。2015年故宫展出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一样,展出后需要回库房‘休养’三年才能再展。”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至于即将送回的南宋玉壶冰琴,据悉,开封市博物馆从天津市博物馆借了两张宋画和一张古琴,当时应天津市博物馆的要求将琴与画一并送回,所以也把古琴一并撤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