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近几年美术界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下,在回应如火如荼的时代生活和丰富的主题创作实践中,以饱满的热情、善感的心灵、真挚的共情,创作了大量贴近和反映人民生活、讴歌美好人性的优秀作品,一批资深艺术家更加焕发新活力,正在努力向“高峰”攀登;中坚艺术家的队伍也日益壮大,艺术的“高原”范围更加广阔,美术界整体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美术创作距离回答新时代之问的时代课题,距离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的需求,距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仍有前进的空间。必须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以更切实有效地推进美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有“高原”缺“高峰”的总体现状虽有改善,但令人眼前一亮、能够在美术史意义上立得住、在人民群众心中留得住的优秀作品仍然不多;(二)创作工程、主题创作项目、各种学术性展览虽然种类繁多、不乏亮点,但作品缺乏个性、缺少创新性突破、缺乏历史深度和精神高度,感情苍白、模式化,缺少时代特征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在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和艺术方式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在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四)人才梯队断层问题仍然明显,成熟艺术家突破既有成就有困难,青年艺术家厚积薄发的积累仍有待考验;(五)快速更新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对传统美术创作和接受方式的冲击,增加了艺术家创作与群众的视觉习惯接受方式之间的缺口。
建议:
(一)在教育的各个层次,以适当的方式、合适的比例,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文艺典籍和艺术精品的研习,加强文化土壤的培育。
(二)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艺术创作规律和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使艺术家自然而然、自发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心连心、情共情,在火热的时代生活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发自赤诚地用心、用功、用情抒写伟大的时代和人民。
(三)建立健全艺术家资源库,对部分艺术家的优势、特点充分了解,对于主题创作工程或项目,提前预设清楚标准和目标效果,针对标准和目标效果,对艺术家资源库进行分类,在部分具有题材优势的艺术家中进行重点选拔和培养,再辅以其他选拔方式作为补充。
(四)加强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总结、评论和梳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加强国内、国际艺术家间的交流,加强不同地域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推介,以活跃学术氛围,扩展艺术视野,为艺术实践提供更多参考和思考的空间。
(五)继续深化美术教育改革,以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六)增加老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的互动合作,鼓励老艺术家了解新技术、新事物、新思路,带动青年艺术家尊重传统、尊重传统文化,向德艺双馨看齐。
总之,就是要集思广益,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实践经验,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需于民结合起来,从统筹规划、建设队伍、创新思路入手,凝心聚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落到实处、深处,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回馈给国家和人民,不负初心、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