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本文刊载于2021年5月24日《中老年时报·副刊》,发表时略有修改。)
石玉先生点校的《天津文钞》2020年12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近年来,天津乡邦文献整理出版成绩斐然,但所影印、校订的多是前人别集,像这样一本文选,实在难得而可观。我有幸为本书题签并应石先生之约写一篇书评,故而认真通读全书,深感从华光鼐最初选辑到王守恂最终刊订,其态度是严肃的,所选几乎没有记述闲情逸致,感发闲愁悠思的篇章。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是一个今人编订的古文选本,而是一个文选旧本,其选辑编订都是在旧学的时代背景下,以尚德崇儒为追求,以知人论世为目的,其出发点不是审美的,而是明志的。我们首先把它视为一种文献,同时更要视为文史遗产,一并考察旧时乡邦故实与人文思想,体会当事人都想些什么,怎么想,才能一方面生成对古人生活和思想的认知,一方面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感悟,辩证地取其精华。
本书仿《经史百家杂钞》体例,将文章分为七卷。第一卷“论著之属”34篇,可能是今人读起来最困难的一卷,因为需要一定的文史基础,甚至有大量枯燥的学术论述,但此卷如果读进去,仍有前人很多宝贵的文史思考,如胡捷论析李广、班超事迹时,提出的人的功业祸福不能“因其成败而遂加轩轾”,而主要取决于“器量之大小以为盛衰”;在谈到“驱蝇”需要“绝源”时,主张“务洁以塞其趋附之路”,进而论政治,不但立论精确,其论辩过程也每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卷“序跋之属”59篇,题材丰富,可读性强,如王又朴论为官之道时说:“平天下之君子不求平人之情,而惟求平己之情而已。盖能自平其情,斯能得人之情。”非常通达。又如杨霞为赵埜《楮叶集》所作序和赵氏的自序放在一起,详实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一类尚古印人对治印的态度,是天津印学史难得的资料。当然,从本卷开始,已经有文章不以论证为目的,而是蜻蜓点水,如姜森在谈到诗词之别时说“诗余之功实大于诗”,却没有详细地论证,让人怅然若失。但读者仍可于全篇之内,往往采择佳言警句。
第三卷书牍之属共8篇,多经济政治之言,亦不乏启发之处,第四卷传志之属共31篇,多道德风尚之篇,亦不乏感人所在,读者可选择阅读,有助于了解当时人世状态与崇尚。第五卷碑记之属16篇,虽体裁与前几卷有异,但其实很多主题、题材是类似的,很多篇幅也同样暴露着古人作文因盲目尚简,缺乏细节而逊于说服力,尤其是述说人物事迹,往往约略梗概,盖棺定论,虽足存史,却不足以感人。这就涉及到今人读古文的态度和方法问题,你不要想着一本文选每一篇都是不朽之作,每一篇里都是完善的世界,你要知道古人写文章除了水平不一,也有方法和风格的不同,你的阅读除了是在满盘接受,获得一些支离破碎的启发往往同样有意义。当然,我们还是期待看到更多可感的文章,而不是那种缺乏血肉的不可亲的文章,但是古人无法苛责,也只好如此而已。但是也有像张霔《遂闲别墅移柳记》那样别致的散文,令人再三品会而不厌倦。
第六卷哀祭之属共9篇,第七卷词赋之属共10篇,附刻1篇。如果说前几卷文章因严正而少文采,则这两卷可称是辞藻的体现,但又绝不仅是浮艳语词的简单堆砌,如阎履方的《花赋》,通过描摹四时花色,最终体现骚人至情,读来使人满口芳馥,若有所思。
总之,本书除少数篇什只可做文史资料看待,大部分文章的文史水平较高,除少数文章所体现的封建思想值得商榷,大部分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意义。今人整理、阅读这样的古籍,对于提升文史修养和学术水平,增进对乡邦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是大有裨益的。
石玉,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传统文学文献及琴学文献研究,发表论文有《晋武帝拒行封禅及其自赎心态探微》《琴曲<良宵引>作者考辨》等。
魏暑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语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市金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永昌博物馆顾问等。著有《书坛巨匠吴玉如》《“津门三子”与荣园》;各类作品散见于《中国金石》《集古传薪》《九河寻真》《百年西泠·湖山流韵》《印学研究》《艺术中国》《书法报》《天津文史》《天津日报》《中华活页文选》《中国书画》《金石研究》《青少年书法》《中老年时报》等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