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国家的脊梁(油画) 董卓
中国速度(中国画) 张静
袁隆平(雕塑) 陈健
高原打井(农民画) 李克民
千年圆梦(中国画) 林沛森
呦呦鹿鸣(油画) 马蕾、张彩翼
辽宁号航母(油画) 许杨、廉南宁
【艺境观象】
古今中外,艺术与科学的结晶不胜枚举。翻看伟大的科学著录,你会发现它们同时也是艺术的杰作。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号称百科全书、由北宋沈括写就的《梦溪笔谈》,明代计成关于园林艺术的理论专著《园冶》,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留下的艺术、科学研究手稿……这些在岁月洗礼中凝结成的文化精神符号,闪耀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
科学探寻的真,艺术追求的美,共同滋养着人类的心智,它们携手在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高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正在北京展出的“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上,百余件作品诉说着科学、艺术与创新的关系,更呈现出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这些科学家中,你能认出几个?”展厅内,人们纷纷驻足画作前,在记忆中搜寻着信息。10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科学家的形象,分置于璀璨的星空背景中。平面结构、散点式人物布局,跨时空的创作手法,象征科学理性的深蓝色调,在横向铺叙中,汇成一幅交错起伏的和谐画卷。董卓创作的《国家的脊梁》,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极具创意地将不同时期的科学家置于同一时空中,他们的形象及精神仿佛夜空中的群星,照亮了科技工作者前进的道路。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都是为人类在求真之路上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开拓者。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袁隆平、屠呦呦……他们刷新知识,总结规律,解决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是将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的核心动力。同时,他们也成为艺术家争相描绘的对象。大医精诚,任艳明创作的表现钟南山院士迈步向前的雕塑,意在心象;捕捉瞬间,王国俊笔下的施工员挥洒着青春;《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是吴为山创作的雕塑群像,詹天佑、周培源、邓稼先、朱光亚、笛卡尔……数十位国内外科学家的形象凝固着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层叠分布的展台上熠熠生辉。观众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们潜心致研、服务社会、传播真知的生命意义,体会科学家精神的光荣与崇高。
自古以来,科技创新就以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在这条创新征途上,一个个重大科技事件不啻为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次次突破与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修建了众多现代水利工程,多条沟通祖国各地的公路铁路贯通,鞍钢、武钢、宝钢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建成,大庆油田的发现,“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安全返回,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建成并开始试用……这些重大科技事件,反映了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也昭示着中国科技全面崛起的历史趋势。
斑驳的色彩,块面化的构图,张静的《中国速度》用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展现了速度、力度、厚度和具有温度的中国精神。极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诠释着时代特征,作者没有运用惯性的思维和手段,而是以平面化、富有肌理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致敬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从张仃、周吉荣、陈健、马蕾、张彩翼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钢铁工业的发展建设,贵州“天眼”的壮观,也可以看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稻穗的身影,屠呦呦等科学家专注研发的场景……这些艺术作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的记录,也是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突破创新的折射。
可以说,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运用科技知识改造世界的文明史。新中国科技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创新成果: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在服役的辽宁舰,造访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还有加速带动旅游业发展、助力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高铁……艺术家记录下这些成果,展示着惠及生活的科技知识应用,同时也直观生动地告诉人们:中国,未来可期!
科学与艺术,从来就紧密相连。它们拥有同一个灵魂,那便是创新。正是通过科学与艺术的不断创新,人类的思维境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变革。
创新是内在的需求,是生生不息的滋养和拥抱美好未来的希望。当我们欣赏艺术家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之美时,或许能够更深切地理解科技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的表里相依。
(本报记者 田呢)